所以十強中,就算很多人驚嘆林漠三人的天資,但大多數人卻不認為林漠三人能入圍決賽,可以說大部分人對於他們在這屆四藝競演中能否繼續走下的回答是搖頭的。
當然,就算止步於此,他們也已經讓整個大華朝,甚至世界看到了他們的實力,畢竟四藝競演作為大華朝國民賽事,在國際上也是頗享盛譽,極受關注的。
他們是當之無愧的絕頂天才,這一點,毋庸置疑!只是,他們還缺點時間,缺點沉澱,缺點火候,但是,下一屆的四藝競演,應該就是他們真正大展拳腳的時候!
畢竟,十強中,每一人都是天資卓絕,多出來的年齡優勢只有絕對的天賦實力才能碾壓,但是,本就是大華朝年輕一代琴師中頂尖的一批人,天資要遠遠超越這批人,可能嗎?那真的是百年甚至千年難得一見的怪物了。
……
第一組選擇演奏的曲目是《楚歌》。
《神奇秘譜》雲:臞仙曰,是曲者古曲也。
按項羽至垓下,與漢戰不勝,入於壁,漢兵圍之數重。韓信使軍中皆作楚歌之聲,項羽夜聞,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乃夜起飲帳中,悲歌忼慨,欲與虞姬相別。
自為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虞姬和之。因泣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而虞姬因取劍自刎。
於是羽乘駿馬,麾下壯士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
平明,漢軍覺而追之,於是重瞳無光,兵散勢去,至於烏江畢矣,於時之人,感其事而作絃歌以悼焉。
全曲有兩個突出的主題曲調,一個是表現“憶別”、“泣別”的曲調,很象是從著名的《陽關三疊》曲中借用過來的。
另一個主題音調則似乎在抒發英雄末路、意氣消沉的感慨。
這兩個曲調在音樂進行中不斷發展變化,最終把全曲推向悲劇的高潮。
趙啟徵、衛鈞天皆身著一身黑色深衣,暗金色的花紋泛著沉鬱的光,兩張琴桌呈八字形排放,指尖下流瀉出的音節相和,氣勢節節攀升,“寒風颯颯兮九月霜天,家鄉憶別兮古有餘年……鐵馬兮北風寒月,鳥巢南天,河日歸旋。”
“拔山力那顛覆,吞秦聲吞哭泣,哽咽心兮何抑鬱,逡巡兮那五更促……”
“……碌碌碌碌兮何時了,何時了,只思那無常事怎生了,輸贏生死兮怎能生是了……不如歸去兮,事事皆了,行歌坐眺。”
……
“項王兮對虞姬也,泣說一個因依。時不利兮那騅不逝,無可奈何兮虞姬兩分離。悲歌的那痛慘悽,潰圍南渡也,星怖八百乘餘騎。”
……
“烏江長艤舟來,江東雖小王何礙,願急渡。於心獨愧,無奈八千子於今也何在,無面見,無面見江東父兄輩。”
……
琴聲古拙,悲涼蒼茫之意撲面而來。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曲至末尾,琴音漸弱,沉鬱中透著幾分落寞,幾分激憤,幾分認命的無奈與感慨,最後一個音節猶如一聲深深的嘆息,從心間響起,讓人無端悵惘,既為霸王末路,也為美人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