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照片拍的不錯。”周奶奶稱贊道。
“你這老婆子,這是重點嗎?快,老高,翻開來看看。”沈爺爺有幾分急不可耐。
高老最後掃了幾眼照片,嘴裡嘟囔道:“這照片的確拍的很好,不愧是專業的。別急,我這就翻。”高老翻開雜志,很快就找到了自己想看的文章。
這是一篇關於林漠的人物專訪。
開篇簡單介紹了一下林漠的姓名與目前參加四藝競演的選手身份。
接下來就是記者對跟林漠同組比賽的選手的採訪記錄。每一位選手都簡單介紹了一下姓名跟年齡。
……
陳友望23歲):“林漠?我知道,跟我同一組比賽的,而且當時評委就叫了他一個人的名字,不過不服不行啊,這人簡直太打擊人了,我明明比他大這麼多歲……”
袁媛19歲):“老實說,我本來知道自己被抽到最後一天,就想:啊,完了。原本想著只能平平淡淡地走一個過場而已,沒想到卻碰到這麼一位厲害的琴師,年齡上,我是前輩,但達者為師,琴藝上,他才是前輩。”
王珂17歲):“明明我們差不多年紀,這麼能差這麼遠呢。當時比賽時我就在他的旁邊,真的被他的琴聲完全虜獲了,甚至都忘了繼續演奏了,簡直不可置信!但是,想想跟這麼厲害的人一塊比過賽,超激動的有沒有。希望他能進複賽,不,我相信他能進複賽!”
劉瞻31歲):“我的心情很複雜,但不得不承認,這個少年遠遠比我厲害。”
夏琳26歲):“我希望他能進複賽,讓那些叫囂我們這些最後一天比賽的選手進不了複賽的人看看,什麼是真正的天才!真正的天才就是會用絕對的實力打破所有一般人以為的不可能!”
童話20歲):“本來被抽到最後一天比賽已經很倒黴了,沒想到還碰到這麼一個讓人絕望的對手,也許這也是一種幸運?等以後他進入複賽,我就可以跟人吹噓了:看,我初賽時跟他是同一組呢!”
……
幾位老人家頭挨著頭,逐字逐行地閱讀著,甚至有些字句還忍不住喃喃讀了出來。
沈晞在一旁抓耳撓腮,他也想看啊!林漠有些吃驚,要看這麼久的嗎?可能老人家看得比較慢吧。
同組選手採訪完後,接下來的竟然是對四藝競演古琴組評委之一、著名古琴學者陶公冶的採訪。
要知道,也許琴藝陶先生才是大師的水平,但其影響力卻絕對堪比古琴大家。
陶先生一生致力於傳播弘揚古琴文化,其嘔心瀝血、翻遍古籍所著的琴學鉅著——《琴府》,已成為不單單是大華朝還有很多海外高校的必藏品。
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古琴,陶先生先後任教於多所海內外高等院校,退休後更是自己在香江創辦了陶氏琴曲藝苑。到目前為止,陶先生教授的學生已逾千人。
這位為弘揚古琴藝術執著探究的老人值得所有人的尊敬。
“……我真的很開心,看到這麼出色的年輕琴師......沒想到在初賽中發現了一塊真正的和氏璧,現在的他並不為世人所知,但我想,一旦他開始展露風華,那麼,每一個聽到他琴音的人,都會被他所驚豔吧......他的琴音真的讓我頗受震動......我相信,他的四藝競演之行,並不會止步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