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等下就等著被打臉吧。”沈晞頗有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優越感。
蘇葭微蹙了一下眉頭,很快舒展開來,盯著臺上此時已在琴桌後坐好的林漠身上。
鄭東來從來是一個不屑於逞口舌之利的人,這些人會發現自己的眼光有多差,錯得有多離譜的。
林漠自然不知道眾人對他的唱衰,就算知道了,也頂多調侃一句:對這個看臉的世界絕望了。林漠不在乎一時的輕視與看扁,因為他會用絕對的實力,轉變所有人的看法!
林漠緩緩踏上臺階,空曠的舞臺漸漸映入眼底,中央那一把古琴閃著深邃幽暗的光澤,如此蠱惑,他的眼裡再也容不下其他。
在琴桌前坐好,林漠伸手輕輕拂過琴身,然後,沉肩,墜肘,雙手虛放在琴絃上,夜色燈光下的琴絃,泛著幽幽冷光,月色如水,弦輝如水,林漠的指尖似乎能感受到絲絲清涼冰潤之氣自指尖流入血脈,直至四肢百骸,林漠嘴角勾起一抹清淡的弧度。
“錚~錚~”林漠左手按弦,右手撥弦,或抹或挑,或勾或剔;右手撥弦,左手按弦,作往複擺動的吟、猱和上滑音“綽”、下滑音“注”。
《靜觀吟》,又名《靜觀音》,唐沂公李勉所作。初見於《五音琴譜》,後收錄於《琴書大全》、《楊掄太古遺音》、《松弦館琴譜》、《古音正宗》、《枯木禪琴譜》等三十餘部琴著譜集中。
《醒心琴譜》中《靜觀吟》之題解曰:“唐沂公李勉所作,又名《靜觀音》。其曲慨世之紛擾,見役於物而不複休息者,大都以動觀,而未嘗以靜觀也。唯靜觀,則心境澄清,外誘不擾,而能浮雲富貴,草芥功名。而魚躍鳶飛之景象,吟風弄月之襟懷,自然歸於造化。區區世味,何足以攖其方寸哉。故寫靜中雅趣,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也。”
此曲共分三段。《誠一堂琴譜》中認為:“曲短趣長,音疏韻足。”樂曲雖短小,卻音節恬靜,澹逸自然,充分表現了「靜觀自得」的意境。
《枯木禪琴譜》也言:……其音恬逸,句句有潔潤之妙,曲小意大,細心鼓之,自有靜觀自得之意也。
白色的幕布上現出一方池塘,澄澈如鏡,視角轉換,藍天白雲,抑或花草樹木,皆在其中纖毫畢現,真實無偽。
古人雲:靜水照大千。
一片池塘,平靜時,哪怕天空中漂浮的一縷雲都能清晰映照,起波時,即便岸邊的大樹也難以看出影子。
心像水一樣清澈平靜時,很多事情才能條縷分明。躁動不安的內心,如同波濤洶湧的水面,而澄靜的內心,是湧發智慧的源泉。
靜觀,即一種自心狀態。靜是靜心,是摒除一切雜念,回歸心靈的清淨明澈。觀即觀照,是超然的、不帶有任何偏見地觀看。
所謂靜觀,就是讓心靈放空,不受慾望的牽纏,拋開固有的偏見,在紛擾蕪雜的滾滾紅塵中,守住心底的一片清涼,就是以清靜、平和、安詳的狀態來面對生活,。
唯有在無欲無求無所作為的「靜觀」中,才能開啟被遮蔽已久的生命本真狀態,觀照到徹底解放自由的真實世界,從容不迫地享受平凡而愜意的人生。
古琴幽幽,古拙雅靜,所有人的心都不由得沉靜下來,所有的思緒皆消散一空,身心空靈,無塵無垢,無嗔無念。莫名的氣氛擴散開來,越來越多的人被吸引過來,靜立聆聽,不言不語,陰霾散去,眉目清明,一派輕松。
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曲終,林漠收手起身行至臺前,鞠躬致謝。
抬頭下望時,有些吃驚於不知何時聚集的可觀人數,居高臨下,只見人頭密密,不知幾何。林漠也沒在意此時安靜的有些異常的氛圍,徑直向舞臺一側的臺階行去。
“啪啪”先是沈晞,然後是蘇葭、鄭東來、蘇蓉蓉,畢竟他們都不止一次聽過林漠的演奏,回神的速度總要比第一次聽的人快些。
“啪啪啪”沈晞等人的掌聲驚醒了周邊的人,掌聲漸漸連成一片,越來越響,直至如波濤洶湧,如天雷隆隆,轟鳴在夜色中,久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