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難得的好天氣,天高雲淡,暖陽煦煦。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廳裡的人越來越多,或坐或站,言笑晏晏,人聲鼎沸,好一派熱鬧景象。
“噼裡啪啦!”鞭炮聲聲,正式拉開了古老八十壽誕的序幕。
古家按照古時習慣設了壽堂。壽堂正面掛壽簾,兩旁對聯上上書“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字型銀鈎鐵畫,力透紙背,這是古老親手書寫的。
壽堂裡的八仙桌上擺有香爐、蠟千、壽蠟、“本命延年壽星君”神碼兒,以及黃錢、紙元寶、千張,使之下垂供案兩旁。
條案上擺壽桃、壽面等等寓意長壽的食品。
八仙桌正前方地上放置一塊紅墊子,供拜壽者跪拜時用,平輩以上者拱手,以下者叩頭。
壽堂裡還擺著許多燈花。燈花用彩色燈花紙撚成花形,蘸上香油,燈花的數目比作壽者的歲數要多兩個,一個為“本命年”,一個為“增壽年”。晚間會由作壽者上香點燃,由其子女每人託一燈盤,列隊至大門外與神碼、敬神錢等共焚之。
古一珩首先帶著兩個個弟弟上前拜壽:一拜,祝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二拜,祝日月昌明、松鶴長春;三拜,祝笑口常開、天倫永享,然後分別獻了壽詞,無非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之類的吉祥話。
然後是古老的媳婦、古老的孫子孫女、古老的徒弟、古家的親戚上前拜壽、獻壽詞,最後是來訪的賓客上前拜壽、獻壽詞。
這期間,眾人井然有序,滿臉喜慶,各種討喜的吉祥話張口就來、不絕於耳。古老身著壽衣,臉色紅潤,精神飽滿,滿臉笑容地接受著眾人的祝賀,嘴裡不停地說著:“好,好。”
接下來是古家人特別為古老準備的節目。首先上場的是古老的兒子——古一珩、古一霖、古一峰三人。一曲《龜雖壽》震撼全場,美哉,壯哉!
三人的合奏,更顯得琴音渾厚古拙,琴絃抹挑間,揮斥方遒,灑脫不羈,慷慨澎湃!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琴曲結束,“啪啪!”掌聲如雷,賓客的耳內似還回響著錚錚琴音,心裡也還激蕩不已,彷彿也受到了極大的激勵與鼓舞,一時間興奮至極,胸中有股熱血在燃燒,有股情緒不吐不快!
要知道,他們可不是什麼毛頭小子或不懂藝術的半吊子,他們身居高位,閱歷豐富,城府深沉,可不是這麼容易被打動的,但就這麼一首壽宴上經常聽到的普通古琴曲,就讓他們連猶豫的時間也沒有,就這麼猝不及防地丟盔棄甲,陶醉其中,不可自拔,琴曲結束後還回味無窮,想要再聽一遍的慾望強烈得讓他們自己都感到心驚!
“不愧是古家人,好琴藝!”
“古家三傑可是在整個大華朝都有極大名聲的,這等實力,果真名不虛傳。”
“古老後繼有人,真是讓人羨慕啊。”
……
誇贊聲、議論聲、豔羨聲等各種聲音轟然爆發,混合在一起,有如發酵般,營造出更加火熱的氛圍。
林漠眼露異彩,光華熠熠,果真是古家這一代的領軍人物,實力真是登峰造極!自己還差得遠呢。但是,他會超過他們的!林漠眼裡是毫不動搖的、近乎自負的信心。
接下來是古老的三位徒弟的表演。當然也是古琴演奏。古琴曲同樣改編自漢末文學家曹操的組詩《步出夏門行》中的一首,名為《觀滄海》。同樣大氣磅礴、氣象萬千的一首古琴曲。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