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攻勢太猛,瞬間橫掃整個燕國,燕國淪陷的軍情被送往各國。
燕王及其文武百官盡數被押往秦國國都長安城接受審判,燕國之地盡歸秦國。
在外增援的原燕國軍隊大多成為了地方武裝,有些成為了強盜,形成了軍匪一家親的亂世景象。
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秦軍的到來讓他們有了生存的希望。
魚遊整頓內政,之前所有文武官員都被替換成新的秦國官員。
發兵討伐強盜,肅清寰宇,還我大秦子民朗朗乾坤。
“大王,項城告急,項城破,我大梁城危已”魏國文臣說道。
“諸位有和退敵妙計?”魏王向大臣們詢問意見。
“燕國被滅,韓國被滅,七國已去其二,齊楚爭鋒不斷,秦國勢大,唯有聯盟魏趙兩國成四足鼎力之勢方可與之抗衡”
“說的輕鬆,魏趙兩國年年征戰,如何聯盟?”
“趙國若肯聯盟,那又該誰當統帥?”
“所言不無道理,我國領地東有秦,西有趙,南有楚,北有齊,縱觀天下大局,齊楚秦實力相當,現魏趙最弱,若不聯盟共抗暴秦,我國難以抵抗秦國兵峰”
“大膽,我泱泱大魏國,還怕那秦國不成”
“末將請戰,願率領十萬大軍攻打秦國新鄭城,圍秦救魏”
魏國朝堂上爭論不休,魏王頭痛的很。
圍秦救魏之計有利有弊,現在主要先解決項城之困。
如果項城被秦國拿下作為據點,那麼他們就可以屯兵項城發兵直搗大梁城。
再從野王城,新鄭城兩處出兵,對魏國成圍剿之勢,那魏國覆滅也不過彈指之間。
“安邑城出兵十萬圍攻棟陽”
“太康城出兵十萬圍攻野王”
“朝歌城出兵十萬圍攻洛邑”
“大梁城比兵十萬圍攻陽翟”
“禪城徵兵十萬火速馳援項城”
魏王作出了一系列的兵力安排,針對秦國邊境城池出兵。
各個城池開始火熱徵壯丁,他們還大力宣傳暴秦的殘暴,對抗暴秦才有活路,以拉攏民心。
另一方面還派出了能說會道,使臣前往趙國簽訂停戰協議,洽談和平條約以及共抗暴秦聯盟事宜。
由於宣傳暴秦暴政的效果不錯,魏國百姓都積極踴躍參軍,大多數原因還是因為有錢拿有飯吃,各城招募壯丁非常的順利。
“大王,不可,秦國予我國有恩,此事不可為”有一個趙國文臣站了出來反對使臣提議。
趙國朝堂上很多文臣武將都反對魏國使臣提出的停戰與聯盟之事。
“難道停戰不是為百姓?繼續征戰只會生靈塗炭。”
“何出此言,難道你是眼瞎嗎?當年若不是秦國解我趙國兵禍,現在我國能與魏國持兵抗衡,我們能有今天?現在我國實力並不輸魏國,何懼也?”一個文臣已經被氣的上頭大罵不義之輩。
“秦國與魏國戰鬥,魏國與我國停戰只是想全力出兵抵禦秦國攻勢擺了”
“魏國與我國聯盟,是想我國出兵偷襲秦國,難道爾等看不出其狼子野心?”
趙國朝堂上文武大臣爭論不休,吵的沸沸揚揚。
“我魏王說了,如果趙國同意聯盟共抗暴秦,我國願與趙國百年修好”
“你滿口噴糞,胡說八道,是你魏國早起貪心攻打我趙國”
“那只是你們的藉口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