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哈部落收到韓王求援,出兵一萬馳援韓國。
一萬大軍日夜兼程,馬不停蹄的趕著去送死。
他們收到信時是秦韓邊境戰爭準備開始的時候開始的時候。
秦國每攻陷一個地方就封閉式秦化管理地方。
沒有人給他們通知,韓王顧著逃命也早就忘記了這麼一支援軍。
現在他們又怎麼能得知韓王已經棄國而逃?增援的燕軍也都全軍覆沒了。
五十萬燕韓聯軍都不是二十萬秦兵的對手,現在秦軍在新鄭城集結有八十萬眾,幹哈一萬那就是來搞笑的。
送人頭都嫌他人太少,真沒見過日夜兼程去送的。
來者不拒,當江恆得知探報後就整了個請君入甕,然後甕中捉鱉,手到擒來。
幹哈部落一萬多人,被江恆坑殺八千,剩下兩千全部拉到了奴隸隊伍幫忙建設秦國。
反抗秦國不接受秦化統治的韓國人不是被殺就是被拘留。
棍棒之下出孝子這是,不聽話棍棒伺候,打到你服氣為止。
而小孩則全部送去新建學院學習秦國文化。
在江恆眼裡,沒有慢慢教化這一說,你服就服,不服就殺到你服,打到你服氣為止,就是這麼簡單粗暴,往往也最快見效。
秦軍向燕國傳送國書,要求其交出韓王,並且賠償秦國損失。
因燕國出兵三十五萬致使秦國損失慘重,韓國造成的損失也要燕國負責賠償,因為韓國已經被滅。
如果燕國不同意賠償,秦國將發兵征討燕國,為自己討回公道。
燕國向多國求援,齊國,楚國,魏國,趙國,幹哈部落都收到了求援信。
燕王釋出討秦檄文,起聯軍共抗暴秦,打著拯救韓國水深火熱,還天下百姓朗朗乾坤,用譴責秦國暴行的幌子,真是惡人先告狀。
齊國,楚國兩國宣佈保持中立,不參與他國鬥爭,魏國選擇加入燕國聯軍,趙國選擇秦國。
燕韓魏三國外加一個幹哈部落組成了討秦聯盟。
燕國起兵五十萬眾,太子丹為聯軍統帥,騎劫為主將、將渠為左副將、市被為右副將。
韓王把老底全壓出去,出兵二十萬,聶伯為主將,尚靳為左副將,陳筮為右副將。
魏國出兵三十萬,魏無忌為主將,李悝為左副將、龐涓為右副將。
幹哈部落得到韓王許諾其攻陷的城池都歸其所有,幹哈王大喜,決定舉族起兵五十萬,幹哈王親自統領。
聯軍共計一百五十萬兵馬只多不少,向新鄭出發,不日抵達新鄭城外。
秦國八十萬兵馬已入新鄭城休整,整軍備戰,趙國很夠意思,出兵二十萬支援秦國。
不久後新鄭城附近將會有一場,兩百五十萬人的曠世之戰,這場戰爭關乎著幾個國家的興亡,也是第一次人數最多的戰爭。
新鄭城百十里外漫山遍野都是帳篷,排列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