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般,有一白衣客,不厭其煩的,垂釣著一個又一個夢境。
如此低空飄過沼澤,卻也不算無趣。
……
行七日。
路見一座大山,巍峨聳立,直入青雲,扎入雲頭,一眼看不到頂,更高處有彩霞騰飛,有異鳥做巢,初陽打在山岩,暈染上一圈金黃意。
無論遠觀還是近觀,皆是美極了。
山腳行人居多,此山是一處交通關隘,方圓百里城鎮,想去西邊城鎮,大多要路過此山,需繞山腳而行之。
更特殊之處,是此山有神明,乃是一尊山神。
大餘國大山神並不算多,僅十二尊而已,但自開國起,便一直留存至今,可言歷史悠久,深入人心,百姓敬畏有加。
莫說百姓了,便是一國之君,路遇這十二座高山,也會特意去上一支香。
開國皇帝曾言,這十二尊山神,是大餘國的擎天巨柱,撐起大餘的國運。有他們在,大餘國國運永存。
這座山名為“天劍山”,雖說可直接饒山腳而過,來往行人卻大多選擇上山,登四百餘米高,那裡有一座山神廟,廟內香火不斷,甚是熱鬧。
李長笑也上了山,等四百餘米,終於得見那座山神廟宇。相比於東神君廟,河母廟,等廟宇,山神一類廟宇,數目要少得多。
就以此天劍山山神廟為例子,雖貴為大餘國僅有的十二尊山神之一。
然他的廟宇,卻僅在以天劍山為中心,方圓百餘里內流傳。不過即便如此,日日享受之香火,自不會少多少,這片區域的小山神,土地、都歸他所管轄。
那山神廟前,栽種著一棵參天樹,枝繁葉茂,鬱鬱蔥蔥,樹幹需要五六人合力,才能勉強抱住。
樹下插著百餘支香,香菸上飄,把樹葉燻得發黑,李長笑一眼看出此樹不凡,那日日香火薰陶,已讓此樹,起到了類似“雷擊木”般的變化。
李長笑入了廟宇,抬眸看去。
是一尊石像,廟裡僧人給他介紹,這尊石像來歷非凡,世間僅只有此一尊,乃是取自天劍山之巔的一塊巨石,耗費十年時間,雕琢而成。
石像威武不凡,只見那山神,身披襤褸袈裟,盤坐於一只巨鷹之上,一眸開,一眸合,眼睛如有神,自有一股氣勢飛揚。
“施主。”
守廟僧人急切提醒:“不可直視,不可直視,這是對山神大人的大不敬,恐降災啊,恐降災啊。”
“哦。”
李長笑以笑回之,收回目光,抬手欲喝酒。
“施主,不可喝酒,不可喝酒,廟裡戒酒。”守廟僧人又出言提醒。
“規矩真多。”李長笑心底默唸,還是收回了葫蘆,也不上香,就這麼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