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衍山宗十年前自焚案的這位冤大頭主角叫王逡,祖籍延川,與扶搖臺沈家同鄉,曾經想拜入兩川做外門弟子,然沈家眼高,沒收他。王逡不氣餒,後來又去河州以外幾家有點聲望的宗門拜山,也是遭到婉拒。
王逡心氣高,作為散修,努力自修了一段時間,頗有成效。機緣巧合遇到衍山宗的宗主,就收他做了親傳弟子。
衍山宗名不見經傳,創立至今三十餘年。據說宗門自建立以來收益甚少,一度瀕臨倒閉邊緣,卻也半死不活的茍了很長時間,甚至撐過三代,延續至今。
王逡是第二代,他師父是第一代開山宗主。
沈九到達山門。山門無人看守,隨意敞開著,連個結界都沒有。宗門內山不大,也未見什麼人影。
沿著上山的石階走了一段,看見衍山宗的主院,有個小弟子遠遠的跑過來問,“你們找誰?”
沈九禮貌微笑,“來拜訪張真明張道友,在下與張道友有幾面之緣,聽聞前日道友傷重,路過此地,特來探望。”
沈九上山之前渾身上下都換過裝備,又是被抬上山的,用得起抬轎的甲人,穿織錦的衣裳,太陽底下流光溢彩,發髻上僅簪一支珠翠的釵環,但那釵頭鑲嵌的珍珠,比拇指還要大。她身後跟著的兩個甲人雙手提滿禮盒,在衍山貧瘠的氛圍裡,硬是造出一種華麗麗的富貴氣息。
遠道富貴客,沒有不歡迎的,宗門幾個主事弟子陸續出來相迎,並告知沈九宗主不在,山上做主的是大師兄張真明,他因前幾日的一些意外,正在養傷。另外還有一位遠客,是張師兄的朋友,聽聞他受傷,也是專程遠道趕來看他。
沈九便道,“在下就是來探望張道友的。”
她這句可沒撒謊。之所以對張真明有點印象,是因為幾日前那晚在客棧混戰當中,衍山宗的小弟子勸架,結果火上澆油,被上安城的大小姐言清落一頓削,落下一身的傷。
言清落削他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大小姐正在氣頭上,突然冒出個醜人擋在眼前,良言苦勸她不要打架......
醜人說的就是張真明。
沈九對言清落這個理由印象深刻。言清落不屑與沈九為友。沈九每每想起此事,也覺得言清落不值得結交。
沈九平時也偏向以貌取人,但這種事情得分場合,是吧。
衍山宗因為長時間的敗落,所以滿山遍野都飄著頹靡的氣息,只本宗門的人不清楚,山上那些不起眼的赤砂黑石,裡面含有珍貴的金屬元素,沈九曾經讓鼠鼠帶著機甲人挖了不少為自己的實驗備料,研造出非常有用的東西。實際上在這個時空,這些砂石雖在衍山遍地都是,量多不代表就是廢的,只要使用得當,完全可以用做鍛造某些高階法器所需材料的平替。
沈九為什麼知道,因為貓跟她說的。鳥雀們繞世界的抓取法器鍛造的方式以及原料等資訊,資料透過篩選和整合之後,到貓這裡進一步分析總結,舉一反三成果就出來了。
貓和狗親自造出來過,法器的威力屬實驚人。沈九過目之後,就放角落裡閑置。她用不上,但肯定能賣個好價錢,可真要進入市場流通........,倒也沒那個必要。
可能這就是彼此的知識資訊差吧。
張真明正在宗門內院休養。沈九上山之前,換過高髻發型,方便簪釵顯擺,容貌已然改變,甚至在臉上塗了一層厚厚的珍珠美顏粉,看上去浮誇又豔麗,但又不過分浮誇,也不過分豔麗。只憑著這樣的裝扮出場,社恐症什麼的好像都消失了。她雖然沒帶猴,灰鳥倒是一直遠遠飛跟著,只無人在意。
張真明傷的挺嚴重,沈九進來時,他正拄著拐在空蕩蕩的院子裡練習走路,沈九便跟他說自己是那晚河州小鎮客棧裡的無辜路人,幸虧張道友勸架,才讓她躲過言清落劈過來的一劍,之後順利逃脫,念及恩情,特來感謝。
張真明似乎都不記得。眼前明豔的,富貴逼人的女修他完全沒什麼印象。
沈九便解釋,當時的場面很混亂,房舍倒塌,塵土漫天,在場的人哪個不是灰頭土臉,本就不識真面目。
張真明又仔細回想:好像......是有這麼回事。
沈九說的這些,並不是編造。她無暇記住所有發生的細節,但猴可以。猴這一骨碌事件的前後左右都跟她詳細完整的講過一遍。猴的意思是,建議沈九照實說,再小小的發揮屬於自己的那部分,張真明必定深信不疑。
果不其然,張道友說客氣,這本來就是應該的。沈九命甲人將七八個大包裝禮盒拿上前交給張真明的師弟,衍山宗的弟子見沈九並不似看上去那般張揚,其實為人隨和,於是更加熱情,尤其幾個年齡小的道童,沈九還給他們分發炒果和糖果,小崽子們正是愛玩的年紀,跳的可歡,還跑去宗主的房間偷來茶葉,給沈九煮茶,自詡禮尚往來。
沈九順勢而為,踏踏實實的待在衍山宗,和張真明聊天,話裡話外數次感激,說那是救命之恩,都不知道該怎麼報答才能還清張道友的這份恩情。
張真明深切的感受到沈九的誠意,以及她的友善。同樣都是大小姐,上安城那位女修言清落的品行可差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