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甜品是用後世的做法制作,賣相精美,可口誘人,一擺出攤來,甭管大人小孩全都吸引住了。
本意是想趁部隊趕集的活動機會,讓大夥兒過年嘗嘗鮮,結果家長們為了幫孩子買到一份,都圍著搶起來了。還有那些遠遠瞧著也嘴饞的戰士們,躍躍欲試的,看到激烈的戰況都不好意思再湊過來。
現在不僅是家屬院知道蘇麥麥的廚藝好了,她每週五晚上的菜譜分享,還被傳到了各連隊的炊事班裡。十一旅的很多戰士都知道,賀副團長愛人小蘇很會做好吃的,都想趁機嘗一嘗。
哎呀嘛,咱院裡的小蘇姑娘太有才了,咋啥都能做哩!
“給我來一盒,我娃饞哭了!”
“我娃也在淌哈喇子呢,別擠,我先來兩塊!”
“誰,誰踩俺腳啦,十幾塊錢買的新皮鞋,哪個黑心肝的踩下去?”
“嫂子——咱戰友們也想嘗嘗吶,一會賣完還有剩下,給咱留幾口——”
……
蘇麥麥只好讓賀衍父子兩在旁邊維護秩序,喊大家先排隊,一人限量買一份,先到先得。沒買到的也不用著急,下週五她就把甜品的做法分享出來,同時歡迎各連隊炊事班感興趣的也來參加。
這才把亂哄哄的場面給梳理住了。
……
眨眼到了二月底,周杏花和李峰舉辦了熱鬧的婚禮。
蘇麥麥給褚編輯交了十萬字的初稿,她給自己定目標是每個月寫稿六萬字,一天平均産出兩千這樣。大概五個月就能完成整本三十萬字,再勻出一些改稿校對的時間,爭取下半年讓書出版上市。
褚編輯看了稿件很滿意,誇贊麥錢錢老師真是高執行力高效率啊。很顯然,寫成長篇的小說劇情更富有張力和感染力了,相信書上市後一定會掀起熱浪!
褚編輯還給蘇麥麥帶來了個好訊息,她先前發表的那篇兩萬多字小說,就是關於下鄉回城、改革開放等等的市井家常故事,被燕京廣播電視廠的製片看到了,有意買下版權改編成電視劇。製片廠願意出八千塊錢的版權費,問蘇麥麥是否有意到首都詳談合作細節。
褚編輯極力支援蘇麥麥賣出電視劇版權,這不僅是她個人寫作生涯登上一個大臺階,同時也給雜志社帶來更多的宣傳。
如果蘇麥麥同意來的話,他們出版社負責包辦來回差旅費和全部食宿,就她手頭上的這本長篇小說,也能面對面交談一些看法。
正好,賀衍也收到通知去燕京軍區開會,需要出差半個月。蘇麥麥就和褚編輯把時間商議下來,和賀衍一塊出發了。
三月初到達首都,和廣播電視廠的製片、導演合作暢談順利,很快把合同簽訂下來。製片人順手看了看蘇麥麥正在寫的那本同型別長篇初稿,立時決定用兩萬塊把版權也買下來,並且預付了百分之三十的稿費給蘇麥麥。
散會後,製片人感嘆說:“沒想到麥錢錢老師這麼年輕,才二十出頭,就能寫出這種深度和豐富劇情的作品。以為該是個經過不少人生閱歷的女士,佩服啊佩服,今後期待我們更多合作。”
蘇麥麥笑容謙虛,心裡美成了花兒:“誇獎了,我還是新手,要多向您和前輩們學習學習!”
她這一趟來燕京,一下子口袋裡又收獲了八千塊電視劇版權費和六千塊預付款,一共一萬四千塊錢了。加上她之前存的七千來塊錢,便有兩萬多的存款。
賀衍開完工作彙報大會,還要學習兩周再回北疆,有空的時候也與燕京的戰友、家屬聚個餐,或者帶她在部隊周邊逛逛。
蘇麥麥聽他戰友們議論,似乎附近有人要賣四合院。她就盤算著在巷子裡轉悠轉悠,沒想到運氣超好,剛巧看到有兩個四合院想出售。一個掛出八千多的價格,一個掛出一萬一的價格,蘇麥麥自己存的錢就能買,她趕緊二話不說的簽下合同。
這個年代人們的工資普遍三四十、五六十塊,能拿出上萬的人很少。就算到了九零年代初的南方,萬元戶都算是富裕人家、媒婆趕著上門說媒的了。
所以在賣房的老燕京居民看來,幾千上萬的價格已經很滿意。
殊不知,在之後的二三四十年,首都二環內的這種四合院一個就值至少兩三千萬元。
蘇麥麥要坐等升值成大富婆啦!
陪蘇麥麥走回來的路上,賀衍為她高興,但忽而卻俊容冷肅,濃眉微微顰蹙著,似乎在想什麼欲言又止。最後還是問蘇麥麥道:“你買房子做什麼,我的錢也是你的,你不用,非要用自己的買。是不是想以後在首都一個人生活?”
男人目光澄亮,好像還有隱藏訊息沒告訴她。
蘇麥麥可沒想多麼複雜,她對這個軍幹部丈夫很滿意好嘛。她笑道:“總覺得以後等經濟發展更好了,這些房子會很值錢,反正錢存著也是存著,買房子就當做是存錢投資了。沒準哪天你就調到燕京部隊呢,或者賀昀長大考上首都的大學,咱們也可以跟過來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