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麥麥心裡一陣激動。
一般報社過稿了才會給寄回信,超過兩個月沒訊息基本就可以另投了。
她月初才寄出的兩封投稿,按照這個年代的郵遞速度,把審稿的時間再算上,估摸著最快也得到月底了,沒想到才三個星期左右就收到回信。
蘇麥麥連忙把兩封信開啟,邊開啟邊問道:“寄給我的,怎麼不直接送家屬院去,卻送到汪婷姐這來了?”
只見其中一封是大眾文學的,蘇麥麥投稿寫的是軍旅大院生活的散文。編輯回信說她的文風很符合雜志的需求,正好馬上就是國慶,便當即決定把她的文章用在了國慶刊。
原本想等國慶刊出了,再和稿費一塊寄給她,但看她的個人資料介紹上,沒有往期的發表文章經歷,考慮到她可能是個新手,擔心她一稿多投,就先給她來封信,提前說明瞭過稿情況。
蘇麥麥開啟另一封,另一封則是故事彙的,她寄出的是一篇地方上姑娘和部隊軍人透過筆友相識,千裡奔赴愛情的故事。故事彙不僅直接採用了稿子,並且表示麥錢錢老師的用筆和文風,讓他們感到非常新穎,鼓勵她繼續來稿,多多創作。雖然樣刊月底才寄出,但雜志社先把她的稿費寄過來了。
麥錢錢是蘇麥麥給自己起的筆名。
她翻看了下故事彙寄的郵政彙款單,得有六十多塊錢呢。也就是說她三千多字的一篇故事,千字約等於二十塊了。
蘇麥麥寫一篇這麼長的愛情小說,估計也就一天時間撰稿,一天時間抄錄工整寄出,趕上工廠技術工一整月的工資了。
果然是個注重文化産出的八零年代啊。
蘇麥麥這個月中旬又相繼投出去了三篇——兩篇散文,一篇短篇小說。如果每個月都投五六篇的話,每篇平均三十塊到一百塊錢的稿費,她離九十年代去北上廣深攢錢買房子的目標就很近了呢!
再寫再寫,繼續寫,多多來錢!
她臉上不禁溢位了明媚的金燦燦的笑容來。
汪婷撫摸著肚子,彎著眉眼答道:“郵遞員是一摞子把信遞給我的,估計他看地址是雜志社,就習慣性塞在一塊。對了,剛剛那封看似雜志社的彙款單,小蘇你是投稿採用了嗎?”
汪婷隨軍前在圖書館工作,對出版社的來信和彙款方式都比較瞭解。
蘇麥麥之後持續發表作品,早晚瞞不住,她便也大方承認道:“月初投了兩篇稿子,慶幸都採用了,是彙款單來著,有空我去市裡一趟取出來。”
喲,聽得馬妹花和汪婷的眼睛都亮了。
大作家啊,投兩篇就發表兩篇,這麼厲害!!
尤其汪婷瞭解其中的工作環節,比較清楚一個投稿的週期,大多數投出去的稿要等一兩個月才有迴音。誰能當月投當月發,那得是當紅作家的待遇了。
這個年代,但凡能發表篇文章,就是相當不得了的。還有人為了能發表,就專門去投稿那些容易過稿的生活小常識、歷史故事什麼的,只要發表出去,哪怕是報紙上犄角旮旯的一個小豆腐塊,都引以為榮。
更何況是大眾文學、故事彙,這種知名的大雜志社呢!
汪婷率先說道:“想不到呀,小蘇你是大作家,咱們家屬院真是藏龍臥虎了,好厲害。”
嘿嘿。蘇麥麥默默地受用了誇獎,這才剛開始呢,等她把後世看狗血文、蘇文的經驗技巧都用上,還有n多篇故事繼續寫出來。
不過她臉上風輕雲淡,做著謙虛的語氣:“也就是平時賀衍不在家,我閑得就試著寫寫投投,能發表還是挺高興的。謝謝汪婷姐幫忙收信了,改天樣刊寄來我送你一本。”
一路往家裡回去,馬妹花都在嘖嘖不已:“你說你啊小蘇,你還有什麼本事是我不知道的,一天天的盡給人驚喜!”
到家後,蘇麥麥把書桌的抽屜收拾一番,空出來一個,準備專門放投稿的信件用。
還要去做一個賬本,用來儲存她的稿費。不過她現在還是個沒身份的人,得先用賀衍的名頭開戶。
雖然結婚後蘇麥麥就是軍屬了,可戶籍還在原身的小鎮,為了甩開原身的奇葩親戚,她得等兩年後全國開始普及身份證,她從部隊辦理了新的身份證和戶籍,才能自己開儲蓄賬本。
蘇麥麥環視了一圈,還得添一個書櫃才行。等賀衍休假回來了,他們兩人一塊去鎮上的木器廠看看,鎮上的木器廠和伊坤軍區有合作,部隊軍人購買傢俱可以打優惠折扣。
她自己都沒發現,她已經逐漸開始了與賀衍經營家庭的舉動。
這個時期正值改革剛放開,人們經歷了嚴格的過程,對於情感尤其是愛情方面的文學需求一下子增多。蘇麥麥看年代劇的時候,就在劇裡發現了,人們對於愛情的追捧儼然高過其他,不少詩歌或者文藝作品都把愛情放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可以為了愛情拋棄這個犧牲那個的。
她倒是不必這麼鼓吹,但寫情感故事可以作為她的創作方向。正好最近李娜孃家爭房的事兒,讓她産生了新思路,蘇麥麥準備寫個一萬來字的中篇小說,關於市井工人家庭分房、下鄉返城、離婚後重遇愛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