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冬面
把樹番薯削皮,碾成漿後濾去殘渣,靜置一夜,剩下一層潔白如霜的沉澱物便是樹番薯粉。好安更習慣見它木薯粉。
沉澱後的木薯粉沒有充分糊化,黏糊糊地貼在桶底,需要曬幹或者烘幹才能長久存放。
步驟不難,但架不住樹番薯數量多。好安忙了五六天才全部收拾完。
有了木薯粉,能做的吃的可太多了,好安立刻改良了珍珠。
之前做的珍珠色澤混濁,容易散開,吃起來太過軟糯沒有嚼勁。換了木薯粉,珍珠頓時有一種黑得剔透的感覺。
還有西米、芋圓通通呈上來!
————
“姐姐,這個真的能吃嗎?”好昕看著姐姐朝麵粉裡兌入木薯粉和鹽水,不禁有些怕怕。
這個不是有毒嗎?怎麼能吃呢。
黃豆和米粒也坐在好昕身邊,一邊搖著尾巴,一邊哼唧,像是在附和:就是,就是。
“當然能!”
木薯可是和甘薯、馬鈴薯並稱世界三大薯,同時也是世界六大糧食之一。
“那……”好昕糾結了一會,最終選擇相信,問道:“這個是什麼?好吃嗎?”
“烏冬面。”好安說道:“是一種面條,但和以前吃的面條很不一樣哦。”
好昕看姐姐的手法和往常做面條的手法並無區別,不由有些好奇。
都是粉,能有什麼不一樣?
好安水加得少,裡面又加了木薯粉,面團變得十分難揉,好安揉了一會便覺得手疼,等差不多揉成形了便放在一邊先醒了一刻鐘。
醒完後還要接著揉。
傳統的烏冬面這一步都是用腳踩,好安接受不了便讓謝宗林來揉。
在好安手裡堅硬不屈的面團到謝宗林手裡認他揉圓捏扁。
力氣大就是好。
揉兩次,醒兩次,面團變得光滑,就能開始擀麵。
擀麵也是個費勁的活。力用不狗,面團還會往回縮了縮。
烏冬面的麵皮不能擀太薄,擀到和米粒寬度差不多的時候撒上一些幹粉,捲起來切成細條。細條可以搓成圓的,也可以不搓。
好安是不想搓了,撒了撒幹粉便把烏冬面下鍋了。
烏冬面煮熟,過涼水
湯底不用太複雜。雞蛋油煎,放入香蔥、香菇,加水煮上片刻就會翻滾出白色的水泡。
這個時候,倒入湯底,便可以出鍋了。
好安盛了三碗,撒上一些胡椒粉提高口感。
這一丟丟胡椒粉可是這個碗裡最貴的東西。胡椒是舶來物,産地少,運輸難,作用也多。它不僅能調味、做香料,還能入藥,價格堪比黃金。
好昕嗅著空氣中陌生的香氣,忍不住嘗了一口。
“小心燙。”好安提醒道。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