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蘇還丹就去上學了,開學第一件事兒,跳級,做完考題,蘇還丹就揹著書包去上初二,少上一年初中,挺好的。
下午,手裡拎著初二的課本回家,越過前院,進了中院,就看見全大雜院的人都在院子裡。
正月還沒出去,天氣還冷的邪乎,大部分的住戶都穿著打著補丁的棉襖,雙手插在袖筒子裡,縮著脖子,人擠人抱團取暖。
中院正房廊下,衙門當值的小王阿姨正在繪聲繪色的講述朝廷的新政策。
聽完了小王阿姨的演講,蘇還丹明白了。
如今的民眾不好管理,皇城裡的民眾特別多,如今也別想有獨門獨戶的居住環境,那大家都跟大雜院似的,這麼住著矛盾自然少不了,所以上面就定下了‘調解員’這麼個民間職位。
幾戶人家選出來一個‘管家’,幫幾戶人家調解一下糾紛矛盾,畢竟鄰裡之間的矛盾都是一些小打小鬧,能鬧進軍衙的事兒比較少。
再加上國家新建立,很多事兒的處理和管理也不能太過剛硬,總要叫老百姓有個適應的過程。
管事兒大爺,應運而生!
號大雜院按照區域劃分,前院、中院、後院,一口氣要選出來三個管事兒大爺。
自己選,衙門暫時不插手,這管事大爺也沒有工資,相當於白幹,只是履歷上好看一些,這種履歷未來有沒有大用,老百姓哪裡會管這個?
看不到那麼遠,老百姓眼中,這管事兒大爺就跟村長差不多唄?
職權上跟村長差不多,家長裡短,誰家鬧事兒,村長都能說兩句,幫著調節處理一下,可卻沒有好處,畢竟不拿工資啊,人家村長好歹還有點兒好處的。
小王阿姨走了,走之前還從口袋裡摸出來一把花生塞進蘇還丹的口袋裡,嘴上還說著:“你這孩子就是太乖了,以後沒事兒去衙門玩兒啊,都惦記著你呢,去那邊兒給你吃糖啊。”
蘇還丹臉紅,她真不是個孩子,這個年代,她這個身體如今也算是虛歲十三歲了,好多人家這個年紀的孩子都當一個勞力開始賺口糧了吧?
結果小王阿姨叫她去衙門吃糖……
小王阿姨不知道蘇家的底細,可不妨礙她知道蘇家有背景這事兒。
這樣的人家交好沒壞處。
小王阿姨走了後,院子裡的人也沒散,想當這個管事兒大爺的人已經開始架秧子起鬨,想讓住戶們現在就選出來呢。
蘇媽第一個開口:“我們家不摻和,誰當管事兒大爺,我們家都行的,你們選拔,我家三口人棄權了,就先回家去了。”
蘇家人走了,其餘住戶也有不愛多事兒,同時又跟院裡其他人也沒鬧過矛盾的人家都選擇了棄權,畢竟他們這樣的情況,自己不想幹這個管事兒大爺,也沒跟誰紅過臉,所以犯不著摻和,選誰不選誰呢?
怎麼做都不合適,別以前沒紅過臉,偏偏因為這事兒把人給得罪了,不劃算啊。
很快,中院裡留下來摻和這事兒的只剩下不到一半兒,也就是全院人口三分之一那麼多吧。
這些人,要麼是自己想當管事兒大爺的人,要麼是跟誰家有矛盾,怕跟自家有矛盾的人成了管事大爺,那自家不就倒黴了嗎?
所以這事兒還有段扯皮時間呢。
這個扯皮時間還挺長,四月中旬才徹底把三個院兒的管事大爺定下來。
前院的管事大爺是一個姓陳的老爺子,小時候讀過私塾,肚子裡有墨水兒,今年也六十八了,孤寡老人一個,沒有兒女,可人家是正經的烈士家屬,倆兒子都死戰場了
所以陳大爺就成了四合院的前院的管事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