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流放邊疆18
蕭家人以為家裡不會來太多求醫問藥計程車兵,哪知道蘇還丹開診後,晚上的蕭家那熱鬧的,不知道的人還以為蕭家是開客棧的呢。
人來人往,人流量叫真開客棧的老闆看了都眼熱啊。
日子一晃就到了年節了。
今年的團圓飯,再沒鬧什麼么蛾子。
蕭家也全都是好事兒。
不只是脫掉了罪籍,如今成了軍戶後,親家們也能正大光明的打發家裡的管事來給蕭家送年貨了。
吃穿用度上,送的都是不打眼,可在西北絕對能用得上的物資。
這就很貼心了!
這家送兩車,那家送三車。
周遭的鄰居可沒少羨慕。
閑聊的時候,一個個說的跟親眼看見了似的,說蕭家的好東西多的,屋子裡除了睡人的地方,其餘空地都堆滿了。
哪有這麼誇張?
蕭家那麼多的人口,馬車上還有人家送年裡的下人的行禮呢。
真正的年禮,除了特意給老兩口送的東西,其餘東西,蕭家的規矩,就是誰孃家送來的,誰帶走自己規整去。
以前蕭家也是這樣,輪到給親家回禮的時候,會把蕭家婦們找來商議好。
蕭家回年禮從來都不會幹打腫臉充胖子的事兒,家裡有啥就給預備啥。
西南那邊兒多玉石和寶石,那邊兒的氏族和苗寨沒少給蕭家送,蕭家以前給親家們回禮,會加點兒這些東西,看著也很豐厚了。
如今?
是真講究不起來了。
正月十五過後,二房就先搬家了。
也沒搬去太遠的地方,就在街尾,跟蕭家一樣的格局,是個三進的小院子。
二房搬走後,就輪到三房了。
三房搬的也不算遠,隔了兩條巷子,在西南方向的街面上,往大房和老兩口住的院子走路也就二十分鐘的時間。
只是那一條街比大房住的這邊兒繁華,可以算作這個邊防小城裡最繁華的街面了。
蕭家會分家,是誰也沒想到的。
西北這邊兒將領們詫異極了,私底下猜測蕭家是不是在計劃著什麼?
一個個對蕭家又私底下關注起來了。
蕭家:……
這可真是,家裡一點兒風吹草動都不能有唄?
三房三進院子的格局跟大房和二房完全不一樣,院子大了不少,房子也多了不少。
帶了兩間鋪子,張氏自己用一間,其餘一間早早的就拜託孃家給收拾出來,好讓蘇還丹看診。
以後軍士們再來家裡,不用進院,家裡的女人也不用老躲著人,這樣誰都自在。
等一切收拾利索的,蘇還丹家的龍鳳胎出身也滿百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