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如此,我應該一開始就跟奉孝定下這麼個規矩……’這麼長時間,說不得郭嘉能給他多提不少好想法好主意。曹操在給丁敏的家信中這麼道。
丁敏看了信不禁莞爾,為了分享這份快樂,還想著是不是跑一趟郭家,也跟郭夫人說說這事,結果走到門口正好跟下了學回來的曹丕、曹植、曹喆叔侄三個撞了個對面,就沒去成。
也幸好是沒去成,“若是阿姑當真去跟郭夫人說起這事,郭夫人怕是反而要不高興了。”
“?”
“哎呀,阿姑莫不是忘了?郭祭酒因為身體原因到現在都沒養住孩子……”這時候丁敏再去跟郭夫人說這事,郭夫人人能高興嗎?
“哎呀,看我(這腦子),(我)怎麼把這茬給忘了?還真是還好沒去”丁敏一拍腦門。
不過說到這個,丁敏就又想到曹家未來將要面臨的一個巨大危機,也是歷史上曹氏三代而亡被司馬氏取而代之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包括曹氏、夏侯氏等親曹集團第三代的後繼無力,人才凋零。
歷史上,曹氏、夏侯氏等第三代之所以人才凋零一個是因為第三代大多可以躺在父祖的功勞簿上躺贏,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原因,在丁敏看來是第三代的父祖都在外拼殺,到處徵戰,根本無力好好教導子孫。她們家曹喆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曹操經常不著家,沒法教,好不容易回來也是忙的腳不沾地;曹昂也是,即便在家也是跟在荀彧、戲志才身邊幫忙,根本顧不上多少曹喆;曹嵩又年紀實在大了,精力不濟。
之前曹喆在家裡,除了丁敏教一教,大多數時間就只能跟著兩個小叔叔曹丕、曹植混,跟曹昂、曹鑠這麼大的時候根本沒法比。
曹昂、曹鑠那會兒,就算曹操不在他們身邊,學問、人情世故、為人做事,也還有曹嵩教他們呢……
“阿姑?阿姑?”
“嗯?”丁敏猛然回神。
“您想什麼呢?”
“我在思量著,家裡只有植兒他們幾個念書會不會孤單了一點,是不是應該讓他們都到學校裡去唸書?”
不僅曹植、曹丕他們,還有她幾個外甥,曹氏、夏侯氏的其他孩子,各文臣武將家的孩子,曹喆。
“送去學校念書?”荀氏愣了一下,“家裡不是有師傅嗎?”文武都有人教導,不是挺好的嗎?怎麼就想起來送去學校了?
倒不是說曹操、丁敏他們辦的男女校就不好,而且因為當初辦學初衷的原因,在荀氏意識裡,他們辦的學校,就不是他們這樣人家的孩子去唸的。因此丁敏突然說起來,她才愣了一下。
丁敏搖頭,並沒有跟荀氏解釋讓同年紀段的孩子們在一起學習有什麼好處。而是開始花心思整理真正的學校制度,包括班級授課,按學習進度按年齡分年級,確定什麼時候入學什麼時候畢業,學制長短,在學校期間要學哪些內容等等。
這一寫,沒想到就寫了厚厚一冊子,裝訂好,丁敏自己都覺得驚訝。就更不用說,數百裡外收到丁敏送過來的冊子的曹操、荀攸、郭嘉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