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兩人坐好後,林庭談起了自己的工作,周清則分享了自己的家務事。
他們發現彼此都有很多共同話題,也都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就這樣,兩人和家裡說了,相中了對方。
不久後,林庭和周清就結婚了。婚禮雖然簡單,但充滿了溫馨和幸福。
婚後,兩人一起操持家務,一起種田種地,一起照顧老人孩子。林庭依然是村裡的會計,他工作認真負責,深得村民的信賴。
而周清則成了林庭的賢內助,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把林母照顧得無微不至。
很快,他們迎來了第一個孩子——林慧。
生林慧的時候,恰逢三年經濟困難剛剛結束,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林庭看著面黃肌瘦的妻子,和因為奶水不足經常餓的嗷嗷大哭的長子,只能咬咬牙,冒著被批鬥的危險,去林場那邊,找偶然認識的李老頭,換了一隻老母雞回來。
半夜切了幾塊放到瓦罐裡,然後拿到黃地主家破敗的牛棚裡把雞燉好,悄悄端回去給周清吃,連林母都不知道。
周清接連喝了十天雞湯,奶水這才充足起來,勉強能把林慧喂飽。
經了這事,夫妻倆的感情變得更好了。但悲傷的是,周清連續懷了兩胎,但由於營養不良都被流掉了。
林庭在傷心之餘,只能盡量想法子寬慰更加悲傷的妻子以及到處淘換東西把她的身子養好。
隨著國家對於經濟政策的調整,村裡的情況也逐漸開始好轉。
周清在1966年十一月又懷上了一胎。這一次她尤為注意自己的身體,林庭也上山下河到處摸索,尋找吃食,盡量把她和肚子裡的孩子養好。
幸運的是,在第二年秋天,周清生下了他倆的第二個孩子,也是他們的長女。
因為孩子生在秋天,所以林庭給她取名叫做林秋。
大概是盼望已久才得到的孩子,即使林秋是個女孩,但林庭和周清卻看得比林慧還重,雖然表面上,兩人對待他們兄妹是一視同仁。
接下來五年,周清又生下一兒一女。
家裡老老小小七口人,但是能掙工分的只有林庭兩口子,雖然林庭是村裡的會計,周清也家裡田裡一把抓,但家裡的條件還是日漸拮據,尤其是林庭堅持讓家裡所有的孩子都上學。
別人勸林庭,讓兩個大的別上學校了,留在家裡掙工分,林庭咬緊牙關死活不同意。
一有空閑,他就去資縣的大舅子所在的煤礦做臨時工。
周清也不甘示弱,她在家裡打草包、做草鞋,搓炮竹,雖然掙得不多,但也能換取一些生活費用。
雖然日子依舊拮據,但夫妻倆齊心協力,為了這個家努力奮鬥著。
等到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了湘省這個偏僻的農村時,林庭及時抓住報紙和廣播上接收到的資訊,大著膽子走在致富的道路上。
他夜裡打著手電到處抓泥鰍、黃鱔,然後天光就挑著走到鎮上,搭客車去市裡,賣給那些飯店。
等慢慢地攢下了一些錢,他又開始從鄉裡收雞蛋、收臘肉、收菜幹,然後跳去市裡賣。
一來二去,攢下了不菲的家底。
他見林慧初中畢業後連著複讀了兩年沒考上高中,他又花錢送禮把兒子送去鎮上跟著泥水匠身後學手藝。
等到林慧出師之後,鄉裡鎮上開始流行蓋磚瓦房了。他瞄準時機,偷偷和人合夥辦了一個預制廠,生産水泥磚、水泥板。
大家只知道林庭是個本事人,供出了四個初中生不說,還花錢把四個孩子都送去跟人學手藝,病逝的老母親也被他風光大葬。
等孩子該成家了,他又幫著操持兒女的婚事。
當小兒子也結婚後,林庭就做主分了家。
他和周清也總算閑了下來,含飴弄孫,享天倫之樂。
林庭以為未來的日子自己和妻子就會在這個村裡終老時,妻子偶然被兒子媳婦氣得離家出走,跑去鵬城投奔女兒,自己放心不下,也跟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