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各色各樣的燈籠,高高懸掛,將街道照得亮如白晝。早已按捺不住的小孩提著自制的小燈籠,肆意地在街頭巷尾追逐打鬧,大人們也三三兩兩走出家門,賞月觀燈,為良辰美景添一份人氣。
早已嗅到商機的小商販們,早早地將攤位擺在街道兩旁的燈籠下,攤位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好吃的、好玩的,大聲地吆喝,熱情地招呼往來的大人和孩子。
王修仁一家慢慢騰騰地一邊走著,一邊打量著街道兩旁掛著的燈籠,不時討論哪盞燈顏色更好看?哪盞燈籠樣式更新穎?遇到好吃的小吃,林秋會買上一份,一家人分著吃。這樣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吃,從街道這頭走到那頭,然後再打轉,繼續逛。他們和街上所有的人一樣,臉上洋溢著過節的喜悅。
整個活動的高潮,或者說整個晚上最受期待的節目就是點天燈了。天燈,就是孔明燈。用紙紮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人們常常會在孔明燈上寫下祝福或心願,或寄託思念,或期盼夢圓。
隨著第一盞孔明燈飛上天,第二盞、第三盞緊隨其後,慢慢升騰。不多久,一盞盞孔明燈爭先恐後的在夜空中升起,漸漸飄向遠方,為這個中秋之夜注入了無限的溫暖和希望。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為這一幕感到震撼,燈月交輝,光影斑斕,照映出人間的煙火與團圓。
“爸爸,快走!快走!”王珊急切地催促王修仁,“燈去那邊了!爸爸,追!”
王珊和所有的孩子一樣,想去追逐遠去的孔明燈。她的目光緊緊盯著前面那群追燈的孩子,甚至扭著身子,想從王修仁懷裡掙脫出來,然後自己跟過去。
王修仁肯定不能鬆手,只能認命地跟在那群孩子後面。林秋也只能不遠不近的跟在父女倆身後。
小孩子們跑得很快,從街道上竄進巷子裡,然後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巷子裡的燈籠不像街道上那樣密密地挨著,稀稀拉拉的,燭光也黯淡得很,只隱隱聽得到遠處街道傳來的聲響。
“爸爸,那邊!”
眼尖的王珊指著巷子的拐角,大聲叫道:“他們在那裡!”
王修仁順著女兒手指的方向,慢慢往那邊走去。
突然一個中等個頭的漢子扛著一個孩子走了出來。他似乎有點著急,腳步走得飛快。他肩上的孩子好像有點不樂意,一直在哇哇的叫著什麼,腳也蹬得厲害,要不是王修仁反應快,偏了一下身子,那就會被踹個正著。
王修仁莫名地覺著有點奇怪,但又說不上來。
“爸爸,是阿豪哥哥!”王珊指著那個背影突然開口。
阿豪是房東家的家大胖孫,和王珊上的同一個託兒所。雖然不是很熟,但是也算認得出人。
一個念頭突然閃進林秋的腦海中,“不好!那可能是個柺子!快追!”
王修仁一聽,把王珊送到林秋懷裡,拔腿往前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