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兵不厭詐
第十八章兵不厭詐
果不出趙興所料,姜維真的沒有老實駐守在城裡,而是和關興帶了四千騎兵迅速出擊。匈奴和鮮卑軍雖然渡河,但是由於種族混雜,上下關系錯綜複雜,下達指示也很慢。他們渡河後,先是讓河西叛亂的同族加入自己的隊伍重新整編,然後要選出誰防禦黃河把守糧道,最後還得公平地分配兩族之間的輜重糧草,以免爭端。
最後,匈奴以劉豹為統帥,鮮卑以步度根為統帥,共同領軍向長安進發,而去卑則帶領一部匈奴以圜陽城為據點在後方守備黃河的糧道。這一切用了快半個月的時間,所謂兵貴神速,異族這種命令的執行效率給了姜維充分的準備時間。
姜維先是帶領兩千軍隊迅速出擊,搶在異族聯軍渡過延水之前在南岸潛伏,接著趁敵軍渡河時突然發難,半渡而擊之。姜維來得十分突然,令很多聯軍從浮橋上落入水中淹死,陣型也被打得打亂。好在劉豹頗懂兵法,聯軍八萬,姜維不過兩千,待聯軍整理好陣勢之後,姜維見得不到便宜,便以輕騎逃亡。劉豹知道姜維必不會善罷甘休,便令一隊三千人的輕騎緊跟著姜維向西追了百餘裡,這才停下。
可劉豹料到姜維會繼續用計,但沒料到用計的不止姜維一個。姜維向西跑了一百多裡,想迅速回去準備下一輪攻勢顯然不可能,但姜維也早有準備,他與關興各帶兩千人,即便聯軍趕走了自己,後面還有關興在等著他們。
隨後在聯軍必須渡過的一片高草叢中,忽聽一陣吼聲,四面以連弩下來一陣箭雨,隨後又是一陣火箭,再次讓聯軍陷入混亂。步度根手足無措,而劉豹則再次注意到聯軍的數量並不算多,他立刻整軍向關興發難,結果早有準備的關興自然也帶著部隊迅速逃掉。
隨後,關興又象徵性地發動了幾次進攻,聯軍雖然擅長騎馬,但由於部隊中魚龍混雜,做出的反應總是要慢半拍,利用這個優勢,關興成功拖慢了聯軍的步伐。而趁著這個機會,之前被趕走的姜維又先繞到了聯軍即將渡過的走馬水的南岸,以同樣的半渡而擊之之策,敗了聯軍一次。
經過這一系列的戰鬥,姜維回軍高奴,關興回軍定陽,分別抵擋聯軍的軍隊。此時聯軍計程車氣被抹殺了大半,每次他們都“大敗”漢軍而去,但漢軍似乎並沒死多少人。在朔州這個被漢王朝拋棄已久的地方,城池大多已經廢棄,除了朝廷下令修築的,基本沒幾個還住著人。因此姜維也根本不在乎城池的得失,他採用遊擊的方法,以小部隊不斷騷擾聯軍,等聯軍最終打到定陽和高奴的時候,八萬聯軍的攻城之勢已經遠沒有守軍想象中的那麼猛烈。
當初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漢人尚且各個心懷異心,一個個都為了自己的利益,把硬仗讓給別人去打,對於唯利是圖的匈奴和鮮卑這些外族就更是如此了。別看他們都是一個族,但內部卻分成若幹部落,其中在河套生活的河西部落叛亂的理由又各種各樣。不管是哪個部落,他們都不希望自己的部隊損失過多。
外族跟漢族畢竟不一樣,漢族王朝的君主死了,皇帝即便還沒成年,也有正統地位,但外族則是拳頭大者有發言權的情況。在自己部落裡拳頭大,則可能被推為族長,而族長中部落最多,戰鬥力最猛,則變成幾個族的族長,一步步做起來,在最後就會變成一個遊牧民族的總帥。但這一切都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就算你身居高位,部曲打光,跟著你的人沒了,那你就沒有話語權,別人就會搶你的位置,這一點每個外族人都很清楚。
士氣低落,加上個個心懷異心,城池攻打得並不順利。本來姜維是佔了優勢的,但他卻故意對朝廷報憂不報喜。
他在對朝廷的報告中說道:臣維立功心切,拋棄城池貿然出擊,結果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如今部隊受挫,僥幸得以逃回城中。如今城池守備吃緊,還望陛下速發援軍。
這封戰報傳到長安,朝中官員無不畏懼,當天,廖立和諸葛亮又對噴了不少口水。最後又是劉禪主動勸阻,才讓兩人平息下來。
而在朝廷的最後,諸葛亮仍然保持著平靜的態度,說道:“我以為,此次戰報一旦傳到外面,恐長安不穩,國都有失可是大事,今日朝上所言,希望諸位不要外傳。”
國家大事,不是兒戲,這樣的戰報理應不能公之於眾,當時,每個官員都保證不會傳開這個訊息。然而僅僅三天之後,前線戰敗的訊息就已經傳得滿城風雨,鬧得整個長安上下人心惶惶。是個聰明點的人都知道,這訊息不光傳了出來,而且還傳得如此之快,肯定是朝中有內奸作祟。
朝中大臣眾多,如董允,馬謖,向朗等季漢名士,以及尹賞,梁緒等職位較低的官員。除此之外,還有侍衛,宦官,甚至還有侍奉劉禪的宮女。總之,雖然當時諸葛亮說不要外傳,但當天朝廷能將這條訊息外傳的人卻相當多。像本來不該幹預朝政的宦官,當天也被諸葛亮以某些藉口安置在了朝堂之上。
在這種情況下,官員們雖互相猜忌,可諸葛亮卻鎮定自若。似乎在他的計劃中,這個訊息本來就應該被傳開一樣。
“長安局勢雖然不穩,但前線還是要支援的,我留兩千兵馬守城,剩下六千,讓張苞帶去支援關興他們。”
冷靜地下了命令之後,諸葛亮命令張苞帶兵出城,六千兵馬帶了出去,城中不過兩千守軍。長安的防禦如此薄弱,幾乎就在六千士兵出城的那一刻,全城的氣氛就已經變了一個樣。
當天晚上,隨著一枚沖天的箭矢直上雲霄,寂靜的城中頓時燈火通明,喊聲震天。沒錯,季漢雖然攻下了長安,但長安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就已經被曹魏勢力所佔據,近三十年,這股親魏勢力絕不會因為季漢佔據了長安而迅速消失。他們其中有魏國投降的低階軍官,還有長安本地的地主豪強,湊到一起,組成了一直三千多人的隊伍,在季雨飄搖之時,突然發難。
各家百姓緊閉房門,叛軍們各自從潛伏的位置殺出響應叛亂,平時隱藏在長安城四面八方的反叛勢力,如今手裡都拿著火把,如群星彙聚一樣向同一個地方聚集。這個地方並不是劉禪住的宮內,他們知道如今對季漢來說,劉禪雖然是皇帝,他對季漢的影響力卻不是最大的,沒了他,還有他的弟弟。而季漢真正的支柱,不是劉禪,而是諸葛亮。
諸葛亮不置家財,除了朝廷給他的府邸和守衛以外,並沒有什麼私人武裝。而城中所留下的那兩千守軍,如今已是措手不及,遍地的火把讓他們找不到北,等他們終於明白叛軍的目標時,那些叛軍已經沖進了諸葛亮的府邸。
叛軍的第一目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一死,長安城就算無法佔據也沒有關系,因為負責後勤的諸葛亮,如今同時支撐著趙興,姜維和張飛三支軍隊的後勤供應。諸葛亮一死,他的工作沒人能接管,也沒人有心思去管,那樣季漢就失去了樞紐,曹魏打進漢潼關城長安就會被成功收複。
殺了侍衛闖入了丞相府邸,這些叛軍為了殺掉諸葛亮,並不在乎手上會沾多少鮮血。婢女和下僕,只要是活人,他們二話不說上去就是一刀。一路殺進主屋內,只見一衣冠楚楚的男子躺在榻上,羽扇和綸巾皆平整地放置在他的身側。黑燈瞎火,叛軍無不認為這就是諸葛亮,叛軍的頭目絕不會放棄這個機會,他二話不說,第一個抽刀斬向這個男子。
“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