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蜀漢戰鬼 > 第九章再戰前兆

第九章再戰前兆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他聽到死者聲音 青春路之大學江湖 重生之徵戰三國 我的手機連線宇宙 性癮患者 不死[龍族沙海] 室友 聽說你愛我 [綜恐怖]這個系統任務我服氣 餘溫 論一隻吃貨的腹黑修養 非洲大牧場 鄰家竹馬獵為夫 都市至尊丹神 重生之悠閑一生 [綜]帶著百鬼穿聊齋 奮鬥在大唐 你們拜堂我飛升 千年軍國 琴道獨行

第九章 再戰前兆

第九章再戰前兆

劉禪繼位以後,諸葛亮,張飛開府治事,互相平衡。從那以後諸葛亮管內,張飛管外,兩人共同輔佐劉禪,讓季漢權力的交接沒有在朝廷産生任何動蕩。

劉備一生為了結交各路豪傑,與兄弟們一起白手起家。劉備以興複漢室的理想,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有志之士加入了他的隊伍,最終建立了季漢政權。劉備與將士們共同努力,將自己的情義傳遞給了季漢的每一個大臣。如今即使他不在,他的精神也早已融入了這個政權之中,而他自身也在為這個政權,耗盡了畢生的精力。

公元二二五年二月,最後在劉禪的婚事上露面之後,劉備的身體狀況又一次下滑,痰多,咳嗽,又怕風怕光,像第一次見到趙興時那種神志不清的時候也變多了。他不得不在寢宮休整,由太醫看護,除了少數人以外,一般的大臣無法看到劉備的身影。而劉備則督促群臣專心輔佐朝政,也不想接見來客。

這其中,只有當初與劉備義結金蘭的張飛可以經常出入後宮,與劉備敘舊情,畢竟張飛身份特殊,不是一般的大臣可以相提並論的。但張飛是受命主外的大將軍,他陪著劉備,軍事上的事卻不能耽誤。好在張飛如今是開府大將軍,他拜趙興為自己的參軍,自己不在時,軍議都交給趙興來代理。

趙興不但在治軍上有堪比孔明的能力,對兵書也十分精通,謀略相當高明,應該說趙興在這種總領軍事的地位,要比張飛更能起到作用。不過趙興本身年紀小,盡管立下大功,但在群臣中威望還不高,得藉著張飛的名義服眾。用張飛的名望和趙興的能力來管理軍事,這招不可謂不高明,但在外人看來,劉備病重,張飛不能理軍事,這難道不是攻伐季漢的大好時機麼?

魏國的首都洛陽城高池深,皇宮也極其雄偉壯麗,只是相比於東漢洛陽城,其奢華還略顯不足。洛陽應該算曹魏政權最晚發展起來的都城,自曹操迎立獻帝以來,許都成了東漢的都城,從那時起,曹操就開始經營許都,在那裡建立皇宮。後來,曹操受封魏王,於是在鄴城建立起了自己在北方鄴城的王宮,這是曹魏的第二都。至於洛陽,經董卓一把火已經燒得不剩什麼了,好在曹魏在這三十年在維修新建,這才讓他恢複了一個首都的樣子。

自古以來,首都的地理位置的選擇都是要好好研究探討的。通常古代的首都會設在離外敵比較近,又不會受到外敵直接沖擊的位置。如此,方便朝廷對軍隊作出指示,軍隊也能保障朝廷的安全。不過,這是在朝廷大軍能夠取勝的情況下——

曹丕定都洛陽的時候,他根本沒有想到,隴西會被季漢拿下來,就算想到了,他也沒想到關中和西京長安也落到了季漢的手裡。曹丕篡得若是別的朝也就算了,大漢王朝雖然一度腐朽,但畢竟是挺立於天下,開創過多個盛世及傳奇的大王朝。曹丕之所以會篡漢,是因為曹魏遠比劉漢的勢力強大,佔據中原就佔據正統,再給劉備的季漢安上個偏安的名號。在曹丕的引導下,季漢在魏國甚至連國號都沒有,被稱為蜀國,也就是以蜀地偏安的割據政權。

可現在不一樣了,曹丕這個人,就像趙興前世的弟弟宋太宗一樣,心狠手辣是一方面,在軍事上不通軍略,又喜歡自己上幹預將軍打仗才是他敗家的地方。結果正如當初宋太宗徵遼一敗塗地一樣,曹丕徵隴坻不成,反失關中。蜀漢變成了季漢,再次有了正統性。更關鍵的是,作為首都需要與敵軍建立起的緩沖地區已經只剩下一個潼關和之後的函谷關,而函谷關自潼關建成以後就被廢棄,根本不要指望他能抵擋漢軍。

說到這裡,魏國的情況就可想而知。即便如今曹魏仍佔據著天下大半富饒的土地,但有不少郡縣級的官員已經産生了動搖,畢竟二二零年曹丕篡漢,在此之前雖然曹操一直當政,但他們名義上都是漢臣。如今魏國建國五年,輿論還是有不少傾向於季漢,因此在劉備北伐時,有幾郡親漢太守縣令望風而降,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們迅速投降,劉備也不可能打得這麼順利。可以說,曹魏如今的基層已經變得不太穩定,如果是季漢只有蜀地時,這種輿論可能過幾年就會平息,但如今季漢有了西都長安,想讓這些親漢勢力消失恐怕就十分困難。

基層不穩,上層實際上也不穩。如果說基層的不穩是因為他親漢,那大臣的不穩就是沒有安全感。隴坻一戰,大挫了魏軍計程車氣,十幾萬大軍灰飛煙滅,死的死降的降。有人口基數,招兵並不算困難,但這士氣卻不好鼓舞起來,大臣們震恐,生怕漢軍什麼時候突然打過潼關,一夜之間把洛陽城圍住。即便站在漢軍的角度,現在突破潼關圍洛陽是不可能做到的,但魏臣不知季漢虛實,心裡就一直會有這種恐懼感。

因此曹丕自回到洛陽以後,每天都有大臣勸自己遷都,有的勸遷到鄴城,有的勸遷到許昌,總之就是要遷都。以王朗為首,主政的文臣幾乎形成了一個遷都派團體,其中包括董昭,高柔,辛毗等人,隔三差五就跟曹丕進諫。而像劉曄這種曹操舊時的謀臣,也偏向於保守,主張遷都。

當然,這些大臣都是以大局為重,認為魏國新敗,季漢大勝,應當遷都以避其鋒芒。但他們都不瞭解曹丕的心思,曹丕好大喜功,又及其在乎別人對你自己的評價。他知道這次隴坻戰敗,史官會記下:曹丕不聽張合所言,強令進攻隴坻,及至漢軍破上邽後傾巢而出,而魏軍連日攻城氣勢衰弱,以至大敗。如果曹丕不能收複失地,他這不懂軍事專行指揮的形象就算定下來了,他每次想到這裡,就大氣喘不過來,咳嗽連連。

而司馬懿如今任尚書右僕射,官職沒有三公那麼顯赫,卻深得曹丕信任,這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做臣子,要懂得陛下的心思,司馬懿之所以在歷史上能得到曹丕和曹睿的信任,不是因為他現在就一直想著要篡權而偽裝自己,而是他知道皇帝要的是什麼,自己則去做皇帝最貼心的臣子。

就像如今,你們朝野大臣都想著要遷都,可陛下擺明瞭不想遷都,與其天天直言進諫惹得皇帝不高興,還不如站在皇帝的身邊替他出出主意。

這天,曹丕站在皇宮高臺上,遠望著西邊,那裡幾個月前還是魏國的領土。一想到這裡,他就連聲嘆氣。

“仲達啊,朝廷裡的那些大臣,一個個心懷異心,見到朕就想著遷都,只有你還站在朕的身邊。反正朕的評價是他們來寫,朕死後他們怎麼評,朕也不能治他們的罪,咳咳!”說到這裡,曹丕又是因為情緒波動,不住咳嗽起來。

司馬懿眼珠一轉,立刻畢恭畢敬地回應道:“陛下,當初關羽於荊州北伐,克樊城,水淹七軍,兵指許昌,一度威震華夏,先帝一度也想要遷都,可不出半年,關羽兵敗身死。陛下可知這是什麼原因?”

曹丕一聽司馬懿把關羽的例子擺出來,這明擺著是讓他收複失地。如今群臣中整天鬥喊著遷都,惟獨司馬懿願意為自己出謀劃策,他不禁欣喜道:“請仲達明言。”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死後第十年被主上招魂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