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曹家血脈
第三章曹家血脈
趙興的前世趙匡胤生活在七百年以後,這七百年間,發生了很多不得了的大事。先是三分歸晉以後,世族因內訌後大損國力,導致胡人趁虛而入,五胡亂華,中國進入南北朝分裂的局面。隨後的隋唐時期,由於唐以胡人為將,加上唐玄宗失察,造成安史之亂,隨後地方掌管重兵的節度使一旦做大,便會篡奪皇位。唐朝因藩鎮割據而走向滅亡,緊接著遼國,西夏和大理的外族在學習了漢人的文化後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對漢人形成了極大的威脅,而中原又因為節度使擁兵自重而進入五代十國的大分裂階段。
趙興說的這三點,正是原本在這七百年中漢人走過的錯路,而他提出的則是自己前世對於那些錯路的解決辦法——以文馭武。宋代因靖康之恥,而後亡於蒙古,導致趙匡胤的以文馭武的方針飽受後世詬病。然而趙匡胤作為北宋的開國皇帝,平定南方,並在北伐前夕被害身亡,以文馭武的方針並沒有使北宋的軍事力量變弱。
以文馭武,不代表重文輕武。以文馭武乃是國家安定的必行之策,直到宋代一千年後的新中國,仍然以中央集權,並在各省設軍區以統一軍權的策略。而重文輕武,則是打壓武人地位,過度懷疑武人,讓不懂軍事文人對在外打仗的武人發號施令,根本不給武人在戰時獨立領兵的權力,如此打仗自然會失敗。然而這種做法始於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和趙匡胤沒關系,更和已經變成另一個人的趙興沒關系。
而劉備對趙興的話也頗有感悟,劉備雖然沒有七百年後,但作為平民出身,他知道世家官僚的黑暗;作為群雄割據時期的一方諸侯,他知道諸侯擁兵自重的惡果;作為當初反董卓聯軍的成員之一,他知道一個駕馭不了軍權的君主會如何被一個想幹政的武人謀逆,使大權旁落的。
劉備一生處處與曹操相反,曹操的事業很早就做大做強,因此他得到了有很多地主豪強的幫助。而劉備畢生顛沛流離,他自己不是顯貴出身,流落各地,拉攏的都是拿些沒被挖掘出的寒門子弟。盡管劉備在益州的確拉攏了很多世家,但在權力核心的還是那些當年舍棄家業跟著劉備走南闖北的人。不可否認,季漢雖然比魏國弱小,而且內部還有些利益沖突,但因為這些隨時可以為了報恩為劉備拼命的寒門的存在,季漢的內部比魏國團結。若非如此,此次北伐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
而趙興提出瞭解決辦法,一方面,重用寒門,遏制世家;另一方面則是中央集權,以文馭武,平時文人掌兵,武人練兵,戰時文人交權,武人帶兵。
隨後,劉備又與趙興詳細聊了一些有關他提出的政策上的問題,他發現趙興讀過的書很多,而且對於讀書也十分推崇。
趙興即便在軍營裡也手不釋卷,還經常督促自己身邊的人也要讀書。劉備又與趙興談論了一些政治上的問題,在各種領域繞了一大圈,最後又回到了家常。
“元隆啊,我聽說你從來到長安以後時常跟一女子走得很近,我在報告上看到,聽說那女子是魏國的公主?”
既然提到了這件事,趙興也不得不答,畢竟早晚是要說的。
“不瞞陛下,臣在魏國曾受公主看重,她不因臣只是一無名小卒而看輕臣。一年多來,臣與她多少有些愛慕之情,但臣不願於魏國當官,那曹丕也察覺到她的心思,禁止她見臣,並把臣發配至天水。沒想到陛下北伐,臣重歸大漢,並取得大勝。在長安東部追擊曹丕的伏擊戰中,公主本可以與曹丕共同逃離,卻故意讓臣抓住。臣以為公主與季漢並無敵意,希望陛下以客人之禮相待。”
“哦?”對於趙興的話,劉備也頗有興趣。“果然是曹操的孫女啊,元隆你還真有一手,竟然能讓曹操的孫女跟你一起過來。不過既然魏國公主為了你不惜拋下父親,你又有何打算?”
趙興則立即又作一揖,道:“此事重大,臣不敢擅自做主。”
物件可是曹綾,和劉備打了一輩子的曹操的孫女,這種人會被劉備接納嗎?趙興低著頭,用餘光窺視著劉備的神色,而正當劉備要開口說些什麼的時候,突然一禁衛軍跑進宮內。
“陛下,一位魏國的公主來到宮前求見陛下。”
“魏國的公主?”劉備不禁面露驚訝之色。“她自己來了?”
“陛下,趙將軍帶的軍隊中有不少魏軍的降卒,他們都說那就是魏國的公主,想必是錯不了了,就是她了。”
卻聽劉備頓時一陣大笑,他嘆道:“當初翼德把夏侯淵的侄女抓了回來,當時就告訴朕他要娶她,結果朕和雲長當天就給他擺了個隆重的酒席。當時朕跟翼德說,像呂布那樣為了個女人當三姓家奴的,那的確不是東西,但能把別處的女人搶到自己身邊當媳婦的,那就是本事。如今元隆你竟然讓魏國的公主冒著危險找上門來,真不愧是翼德推薦給朕的人吶。”
說罷,劉備又對那禁衛軍道:“傳朕的命令,讓她進來。”
“諾!”
想著曹綾的事情,趙興雖然坐在那裡,卻什麼也做不下去。對於劉備剛才說過的那些話,趙興直到現在都不敢相信。沒想到娶敵國的公主,到了劉備這裡卻反而成了一件喜事。
而另一邊,曹綾見到如今身在季漢國都,也是面不改色,門衛喊出她的名字後,她按照禮數答了一聲“唯”,隨後進入殿中。見到了劉備,曹綾也毫不動搖,她作了一輯,恭敬道:“臣曹綾參見陛下。”
“哦?”聽曹綾自稱為臣,劉備也抬起了腦袋,打量著眼前的這位少女。“敢問魏國的公主什麼時候成了朕的臣子了?”
“因為陛下身邊的那個男人是個死腦筋,臣如果不說自己是漢臣的話,那個男人肯定不會答應娶臣的。”
劉備一聽,這魏國公主一出面就說出這種話,表面上是抱怨,實際上則是對劉備保證趙興的忠誠。而且她一開始就自稱為臣,也就是說她願意放下公主的身份,並無暗中挑撥趙興與劉備關系的意思,單是這兩句話,就能體現出曹綾的智慧。看得出來,曹綾雖然對趙興一往情深,但卻一點不傻。
劉備頓時呵呵一笑,對左右僕人說道:“來人,上酒!”
就這樣,劉備帶著趙興和曹綾來到皇宮內部的一處涼亭上,只見涼亭中央,已經擺好了一盤青梅,一樽煮酒。
“元隆和公主都不必客氣,請坐。”
卻聽曹綾又道:“陛下,臣不是公主,臣本名曹綾,陛下直接叫臣的名字就好了,若不好唸的話,叫曹夫人也可以。”
而趙興看著曹綾一直一副淡定自若的樣子,也好奇她在想著什麼。不管怎麼說,今天曹綾做的事情實在是過於大膽,雖然劉備沒有直說,但娶敵國的公主,既有好影響也有壞影響。他本應該和劉備好好商議,但因為曹綾的突然出現,把這些步驟都打亂了。盡管現在沒機會問,但事後趙興還是需要跟曹綾好好談談。
三人就這樣坐在亭中,卻聽劉備笑道:“那曹夫人,看到這裡你有想起什麼?”
曹綾見到盤子中的青梅,以及桌上擺的美酒,作為曹操的孫女,自然不會不知道。
“陛下說得是當年爺爺與陛下青梅煮酒論英雄的事情?臣當時尚未出生,但自懂事以後,直至爺爺去世,每次見到他時,他都會談起陛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