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二、主持尼姑與黃毛道長的密謀
鄧大說:“師太,她不認識字,應當先教她識字,慢慢來,幹啥都會有個過程。”說著又轉向小尼姑說:“師太對你嚴格一些對你是有好處的,嚴師出高徒嘛。”
主持老尼姑說:“鄧大法師,讓你見笑了,我就是有點急性子,恨不得一下子就把經文灌入他的腦子裡……”
鄧大說:“做師傅的心態都是一樣的,都巴不得徒兒一下子就啥都懂,啥都會,但是,往往事於願違,又恨鐵不成鋼!其實學習這東西,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急不得。學了,他還得有消化的過程。就這樣,我的表妹就拜託給你了,請你多關照。你這裡日後有啥事只要吭個氣,我們隨叫隨到,雖則這裡跟我‘送子殿’有二十多里,但是我們行走起來,一個時辰卻能來回走幾趟!”
鄧大說罷,又吩咐王墨蘭好好聽師太的話。然後與鄧二、杜巫婆駕雲騰霧,向自已的殿廟飛去。不一會鄧大又回來,交給了王墨蘭一隻小竹哨,說:“你以後若是碰到危險、危難時可速吹此竹哨,切記、切記!”說罷,駕雲騰霧飛走了。
這主持老尼姑都看得目瞪口呆。心想:今後處理事務可不敢隨心所欲,處處都得小心行事了。常言道:“請神容易送神難!”搞不好隨時都會有生命之憂!但是,光擔心,光怕,也沒用,日子一天天總得過下去,常言道:“勿做豬娘嘴勿長。”該說的話,還是要說;該做的事還是要做的。
王墨蘭新來自然也要學唸經,好在她識文斷字,拿了經書就會念,那個小尼姑自然也跟著她唸經。王墨蘭不上兩三個月,大部份要緊的佛經都會念了,而且有些背得滾瓜爛熟,其他的小尼姑有些背不下的,還時時向王墨蘭討教。就是那個經常捱揍的小尼姑也會念經了。這王墨蘭這確實幫了主持不少忙。平常她又勤快,又善於幫助人,體貼人。
這主持尼姑自然也很高興,畢竟她也省亊許多了。平常她的師姐們有的經念不下去,就會直接找王墨蘭。王墨蘭耐心、也很可親告訴他們,或解答。慢慢地,這幾個師姐都愛找王墨蘭了,也都歡喜和她在一起,遇到啥難事總會找王墨蘭談談。
漸漸地,這主持發現了問題。心想:“這還剛來沒幾個月,這班師姐們就圍著她團團轉,倘若三五年之後,這些做佛事的基本道理一懂,棄不被她架空了!……”思量之下這事深覺不對,這王墨蘭看來是個害群之馬。不採取點措施恐怕日後不好收拾。
但是王墨蘭是有背景的人呀!搞不好也不好收場。
主持一直揪心著,但又想不出好辦法。
但她卻有個交往了近二十年的相好,叫黃毛道長,也有些道術。這些小尼姑們隱隱約約多少都有些知道。但事不關已,也開隻眼閉隻眼。任你主持高山作海,深淵起勃,關她們何事?可這黃毛道長有半多年未來了。小尼姑們私下說:“這黃毛道長可能又有新歡了,亦未可知!”
可事有湊巧,那天夜裡黃毛道長來了。
那是個深秋的夜晚,山氣浸寒。漸漸有了初冬的感覺。
主持說自己身體不適。早早安排好王墨蘭帶著眾師姐,晚上所要念的課誦。自已回西廂房宿舍就寢了。而眾小尼姑們的宿舍卻都在東廂房的。
原來寺院的規矩,師兄師弟不按年齡大小,而是按入門早晚,入門早者為兄,晚者為弟。所以尼姑庵裡的尼姑也一樣。論年齡王墨蘭最大,而入門她最晚,所以她就成了最小的師妹。有道是:‘尼姑進門三日大。’而她年紀大,辦事老誠,所以事情也都交託給她的。
王墨蘭她們草草地吃罷晚飯。點上青燈,香燭,然後敲著木魚、擊著鼓、及一聲引罄、一聲鈴子,等法器伴奏,抑揚頓挫,高聲地誦起經咒來。這樣,主持也會睡得安穩。
王墨蘭本來身體就不好。連日的寒潮入侵,這王墨蘭開始鬧肚子了。她按排好師姐們所要念誦的佛經咒語後,去了茅房。
這是一個月色朦朧的夜晚。王墨蘭膽小,叫了個最要好的小尼姑陪著去了茅房。不知名的秋蟲在不停地與蟋蟀合唱著,似乎在訴說著世間的人情的冷暖世態的炎涼。
這茅房,坐落在西廂房離主持臥室不遠的地方。王墨蘭帶著小尼姑小心翼翼地,打主持的臥室窗前過,悄悄地,怕驚醒了主持。
然而,主持的臥室裡傳出了一陣陣怪異的,男女之間幹那事的響聲。小尼姑悄悄說:
“這黃毛道長今晚可能來了……”
王墨蘭“噓”一聲,捂住了小尼姑的嘴說:“別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