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被皇帝封為神子昭告天下
翌日,天色未明,皇宮便已開始忙碌。
宮門前,火把烈烈燃燒,將黑暗驅散。身著官服的大臣們陸續趕來,他們神色各異,有的步伐匆匆,帶著對今日朝堂之事的憂慮;有的則神情鎮定,氣宇軒昂。
守衛宮門的禁軍身姿挺拔,目光冷峻,注視著每一位前來上朝的官員。
大臣們依品級排列,文官在前,武官在後。品級高者位列前排,品級低者則在後排依次站定。
他們低聲交談,聲音在寂靜的宮廷裡若有若無。有的在交流近日的政務,有的在揣測今日朝堂上可能討論的議題。
待鐘聲響起,宮門緩緩開啟,大臣們魚貫而入。沿著長長的宮道前行,兩旁的宮燈閃爍,映照出他們莊重的身影。宮道寬敞而筆直,盡頭便是巍峨的金鑾殿。
金鑾殿內,燈火輝煌。巨大的紅色立柱矗立兩旁,彰顯著皇家的威嚴。殿頂的藻井裝飾華麗,金龍盤旋,似欲騰空而起。
皇帝端坐在高高在上的龍椅之上,龍袍加身,頭戴皇冠,神情威嚴。龍椅下方,是一個寬闊的臺階,臺階兩側擺放著香爐,香煙嫋嫋升騰,為整個朝堂增添了幾分神秘莊重的氛圍。
大臣們進入殿內,整齊地站好。領班大內侍高呼:“上朝!”聲音在空曠的大殿裡回蕩。
這時,一位大臣出列,手捧笏板,彎腰行禮,開始奏報事務。他言辭懇切,條理清晰,將所奏之事詳細陳述。或許是地方災情,百姓流離失所;或許是邊關戰事,軍情緊急。其他大臣們靜靜地聆聽,有的微微皺眉,有的低頭沉思。
皇帝認真傾聽,不時提問,詢問細節。若奏報的是好事,皇帝可能微微頷首,露出欣慰之色;若是棘手之事,皇帝的眉頭便會緊鎖,目光中透露出憂慮與思索。
待大臣奏完,皇帝便會徵求其他大臣的意見。於是,大臣們紛紛發表看法,或支援,或反對,各抒己見。
朝堂上氣氛熱烈,有時甚至會出現激烈的爭論。文臣引經據典,闡述利弊;武將則以軍事經驗分析局勢。
最終,皇帝權衡各方意見,做出裁決。他的聲音沉穩有力,宣佈決策後,大臣們便齊聲高呼:“陛下聖明!”聲音響徹金鑾殿。
待與往常無異的朝中大事議過之後,皇帝眉頭微挑,眸帶喜色,“諸卿可都見著昨日之奇觀了?”
眾大臣見皇帝終於提及此事了,也全都面帶喜色點頭表示看見了,小聲說著天佑我天澤之類的吉祥話。
皇帝亦是心情十分愉悅,哈哈大笑著,賣了個關子問道:“諸卿可知此人是誰?”
這他們哪能知道?
但皇帝這麼問,想必這位雙君定然不是什麼籍籍無名之輩。
所以,所有人都在心中苦思冥想,然而,想來想去,卻也想不出究竟是誰,於是,眾大臣全都搖頭表示不知,請陛下明示之類的。
皇帝也知道,他們定然猜不出的,若那少年一直隱而不報,怕是連他自己,亦是無法察覺的。
於是,眼神世子身邊的大內侍傳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