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地域的戍守計劃還在商討,管轄分配也未商議妥當,發展和安置更是無從說起。不過比起這些頭疼事,眼下有一件更加讓陳亦鋒上火的大麻煩。新學期還有兩天就要開始了,四葉學院的第一次自主招生也正式開始了。
和此前三月底那次不同,這次的的招生季格外熱鬧。不光是因為這次正逢新學期開始,錢塘四葉學院的聲勢更是名動四方。
三城計劃的成功給所有幸存者帶來極大的歡欣鼓舞,而其中出力最多的幾個組織更是被廣為傳頌。
在某些人的威逼利誘之下,不少關於四葉學院的傳聞從各大勢力處不脛而走,迅速在民間擴散開來。什麼大戰零傷亡、零基礎應付戰鬥、零費用入學、零條件招生,噱頭弄得十足,差點都弄出些口號來。
越是聲名在外得到關注,前來試試、看看的人也就越多。招生從剛生下來的孩子到二十出頭的小夥姑娘都不限制,換而言之滿足條件的比比皆是,就算一百個人裡只有一個想看看,也是不小的數量。
這次招生的規模甚至出乎顧清清預料,小學部、中學部緊急加設五個諮詢處,大學部更是臨時增加入學條件,沒有一定基礎直接轉到中學部處理。就是這樣,正開學的日子依舊無法處理完,不得已推遲開學時間,倒是讓第一批學生們高興不已。
實際上這次突如其來的大麻煩,在絕大多數老師眼中是不必要的。有沒有經驗都好,這麼簡單的問題處理起來甚至都不需要思考,按老底子的辦法來就是了。
四葉學院建築面積最大的目前依舊是小學部,現有宿舍最大容量是八千人,減掉三千老生和一百多教職工,剩下拿來當招生名額就是了。來的人再多也沒關系,隨便弄兩場考試,五千人成績從上到下一攔,要誰不要誰清清楚楚,何必搞這麼多事出來呢?
再退一步說,就算這些孩子裡,存在這些裙帶關系的、特殊身份的、達官顯貴的,那也無非多開一兩個班,把這些特殊孩子塞進去,到時候是特殊對待或者分散其他班都行,工作量明顯要減輕好幾倍。真不懂校長何苦勉強,明明超出能力卻依舊照單全收,這不瞎折騰麼。
實際上,光是不收費這一點,已經有些不和諧聲音出現了。不收費可不不光只是學費,還有各種課本、管理、餐飲、住宿、交通等雜七雜八各種費用,說得難聽些,這些費用裡有一部分本可以是屬於老師的,外邊不都這麼幹嗎?校長這一當好人,他們反倒少賺了。
要不是四葉學院安全無比,薪資待遇更是高出一籌,設施又是天下無雙,跑掉的老師絕不止十幾人而已。
閑言閑語當然逃不過顧清清的耳朵,小折耳一字不差的全都彙報給了陳亦鋒。其實這筆賬很好算,招五千人價效比最高,超出這個數就需要大筆額外投入,顧清清能做的就是當面給學長算清楚而已。
“你說的我明白,但你到今天才來找我,應該並不是想來阻止我的吧。小折耳你這麼聰明,其實你早就懂我在想什麼了,對吧?”校長辦公室桌上疊著一大堆材料,全是武林弟子的資料。這次甚至連三山都派新一代弟子來了,陳亦鋒不得不親自重視起來。
“人多了......打起來就厲害了?”顧清清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一開口就氣得胖子半口水噴了出來,還在那裡一副無辜的模樣。
“小折耳,來這裡的孩子是什麼心態你比我更清楚。其實不用學校有多好,只要有個能活下去的地方,對他們來說就足夠了。當然,我可以一刀切以後慢慢招,可切出去的孩子接下去怎麼辦?誰能告訴我他們都能活到半年後?”
“這裡邊,對我們或許只是萬分之一,可對孩子自己,確實全部的人生和未來。每次看見這些小鬼我都會想,裡邊有多少個父母的心兒,有多少個哥哥的小豪。每個人都在說力所能及,可心裡更多卻想著不能及,如果連我們大人都辦不到,孩子們還能有什麼指望?”
“嗯,我知道。景爺爺寫給你的。”顧清清笑了,放下手裡的長卷,陽光明媚。
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餘。
南都,內城公寓樓頂層。
雲秋心這些天忙壞了,每天早出晚歸根本見不到人,就連忙著跑運輸的賀香白都比她回來早,即便是回到家也抽不出兩小時休息時間來。開學季近在眼前,留給雲秋心的時間越來越少。
這半年的時間,賀香白在南都實現了此前的承諾。一大家子兩度搬遷,從最開始的四所小房子,換到了如今對門的兩間頂層大公寓樓。加上頂層配送的半層閣樓,如今這一大家子住得寬裕極了,生活比起北府更是滋潤不少。
運輸行業在這半年裡確實景氣許多,但他們一家子能這麼快發跡,宋逸斌送來的神奇貨車功不可沒。都是跑運輸,別家中型貨車一趟也就拉十噸左右,但他們的神奇貨車卻十倍不止,車上還自帶不少重火力武器,路上遇見個喪屍變異體完全屬於額外創收,想不發跡都難。
尤其是六月份以來,連續三個月的三城大戰到處都需要運輸,物資、戰利品、破損軍械、甚至傷員,賀香白的運輸公司天天二十四小時連軸轉,三倍加班工資就沒停過,就這樣依舊賺得缽滿瓢滿。
生活富裕了,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也都變得近在眼前。電視、冰箱、空調、燃氣灶挨個重回生活,日子好了起來,過去許諾的事情自然應該一件件實現。這一大家子適齡孩子有三個,也是時候讓孩子們重新學習了。
雲秋心過去自己就屬於精英階層,父親是市局副局長,母親的醫院主任醫師,爺爺是知名書法家。從小接受的教育便是詩書傳家,從小就在重點學校上學,一路往上,直到研究生都是燕北大學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