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慶國公府福壽堂的燈火比尋常早亮了半個時辰。
此處住的是國公府老太君,對於在她身邊伺候的老人兒是知道早起的用意何在,進進出出的小丫頭些懵懵懂懂不解。
小廚房裡兩個僕婦利索的準備著小食,見那燒火小丫頭眼睛都要合成一條縫,嘿一聲。
“你這丫頭打什麼瞌睡,火再旺點。”
燒火丫頭一機靈甩了甩頭,盡量讓自己清醒些,添了兩根柴火,打著哈欠問道:“李家嫂子,你說今兒個老太君怎起的如此早,我都沒睡醒呢!”
李家嫂子停下和麵的手,嘆氣道:“我們只管好自己的事就成,其他不該問的就不要問,再說我們又哪裡知道那麼多。”
她說完話灶上的另一個媳婦子偏頭又接過話頭道:“也就你這小丫頭敢說,你倒是什麼時候才能睡醒,主子都起了你就得打起精神頭來,才是我們做下人的本分。”
說完還搖了搖頭,現在的小丫頭啊,說什麼好呢。
小丫頭叫葉子,才來著福壽堂不久,到底是十三歲的年紀,聽了二人的話頓覺委屈,自己不過是隨口一提,怎麼就不本分了呢。
李家嫂子見映著火苗的眼眶裡包著水,語重心長道:“你王嫂子也沒有說錯,這裡可不是你爹孃那兒,出了點差錯他們會給你兜著,說話做事得自己注意了。”
“得虧遇到你王家嫂子,才好心給你說道理。”
大家都是家生子,這府裡的關系也是盤根究底的,能照應的地方提點幾句也當的。
葉子一抹眼淚道:“葉子記下了,多謝嫂子們。”
小丫頭聽得進人話還算有救。
“方才老太君屋裡的丫頭玉簪提了一嘴,說是昨夜國公爺來了一趟後,老太君高興得睡不著又起的早,特意讓我先做一份桂圓紅棗粥送去。”李家嫂子道。
“桂圓、紅棗都有滋肝補腎、益氣養血之功效,難怪人玉簪是老太君的大丫頭,瞧著心多細。”王家嫂子接著道。
什麼好事能讓老太君如此高興?
福壽堂正屋靠左的三.角金絲檀木小圓桌上立著青花纏枝香爐,爐內散著香霧,淡香怡人。
老太君歪坐在八寶琉璃榻上,身後墊了一個栗色蘇繡軟枕,榻上還有個蝙蝠紋紅木束腰小條幾,幾上放著杯碗勺碟,還有小半碗桂圓紅棗粥沒有用完。
她扶了一下金銀雲紋綴玉抹額,一手撐住榻就欲起身,就看見扶著門框進來的孔嬤嬤。
“玉兒可來了?”老太君問道。
“還早著呢,老太君莫急。”說著便走到跟前,看了一眼小幾,又詢問似的看了一眼立著的玉簪。
後者微微搖頭,老太君說是吃不下呢。
“你這老貨,我都盼了好久,能不急?”說完還側過身子不看她。
“哎呀,玉簪再去取小半碗桂圓紅棗粥來,老太君吃完沒準兒世子爺就來了。”
玉簪應聲下去。
“不吃!”老太君道。
“我說你呀,怎麼又耍小孩兒脾氣,自己身子得顧惜著,不是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嘛,你一把老骨頭了沒的閑操心。”
如今府裡呀也只有孔嬤嬤敢如此與她說話了。
孔嬤嬤從小一起與她長大,二人情同姐妹,終生未嫁只為時刻陪著自家小姐,從小姐妹活成了老伴,這份情誼也羨煞旁人。
“孔二,你倒是給我留點面子,小丫頭片子們看著呢!”
屋裡的小丫頭憋紅了臉,孔嬤嬤嗤笑了一聲,“小姐以為我老了就不要面子了,不是說好了不要叫我孔二的嘛。”
孔嬤嬤名義上是奴婢,在大多時候稱自己都是我,對大多數人來說亦是莫大的榮耀。
玉簪回來的快,老太君用完後再也坐不住,孔嬤嬤等人只得攙扶她去屋外。
雨後的天空異常明淨,天上的星子也變得更加明亮,人的心情也愈發明快。
院外打探訊息的道:“有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