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鳳青聽到秦朗的話語,遺憾的搖了搖頭說道:“那可真是可惜了!”
秦朗顧左右而言他,憤懣的說道:“炎城主,你帶我去聖殿用這樣嬌滴滴的聲音說話,不怕露餡嗎?”
炎鳳清停頓片刻,調整了一下調門,隨後咳嗽兩聲,忽然變成了一個男人的聲音,開口說道:“這樣講話就可以了吧!”
秦朗感覺雖然不太像城主的音調,可是相差不多,說道:“陌生人應該聽不出來,熟人如果質疑的話,就說你病了,所以聲音有些發悶!”
一路無話,實在是秦朗懶得理會這個偽男傾向的城主。
聖殿距離城主府不遠,是炎城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通體用白色岩石構造堆砌而成,看起來聖潔典雅,
在深入地下幾十公裡的地底世界,想要尋找到如此多的白色石頭也相當不容易,這些岩石的價值甚至遠超黃金,由此可見聖殿勢力極大。
而且秦朗還發現,地下世界,各個種族的穿戴都頗有講究,顏色絕對不能混淆,似乎有法律強制規定。
普通民眾永遠是一身灰濛濛的袍子,尤其是在市場上,全都是灰色皮袍,就連麻布都非常稀少,看起來單調乏味,目光所及十分容易引起視覺疲勞。
這裡的軍隊則是以黑色為代表,與貧民比黑色多了幾分嚴肅莊重,可是,如果兩個種族大戰,全是黑色的洪流裹挾一片,可能很難區分自己和敵人。
地下的貴族們則可以著黃色的衣裝,高貴雍容,十分容易與普通人區分起來,城主就是一身黃色衣袍,走在人群當中都會被普通民眾主動避讓,這就是階級身份的影響!
至於聖殿,則以白色為美。
以聖殿建築為例,全部都是白色的,而且這些建築高大雄偉,共計有數層之高,每一層都有十米多高的空間,層層遞減而上,形成了一座地下金字塔,讓人不得不高山仰止。
聖殿門口有一排白衣衛兵鎮守,英姿颯爽,各個都威武不凡,看到有人來訪,一名侍衛站了出來,喝道:“來者何人?因何事到此地?”
炎鳳清仰起頭,咳嗽了一聲,捏著嗓子說道:“連我也不認識了?”
那侍衛傲嬌的說道:“原來是城主大人?來我聖殿無論貴族還是貧民,不分貴賤,全部一視同仁!”
炎鳳清翹著鬍子怒道:“我為炎族流過血,豈能與貧民混為一談?”
那侍衛不屑的說道:“炎族是炎族人的炎族,卻不是你一個人的炎族,如果沒有聖女的指引,聖殿的護佑,別說炎族,就算是八大族在這裡也早就滅亡了!”
侍衛這句話說得狂妄,而且視天下英雄如無物,可秦朗卻從話裡話外聽出了幾層意思。
首先,對於聖殿勢力來說,炎族就是可有可無的小勢力而已。第二,聖殿才是地下種族的頭領,掌握著地下世界的機密。第三,想要在地下生活的更好,就必須聽從聖女的安排!
炎鳳清被侍衛一頓訓斥,臉都氣青了,怒道:“你叫什麼名字,我要向神使投訴你!”
侍衛蔑視的看了老炎一眼,說道:“我叫炎久,你可以隨便找人投訴我!我並不怕你!不過看在你是城主的份上,哼,不知道今日所來何事兒?”
炎鳳清被這名侍衛氣得不輕,不過平素裡聖殿對於自己也沒什麼好臉色,可能是因為某次老炎小蝌蚪上頭,忍不住摸了聖女的手一把,所以才導致了這樣的的後果。
秦朗不知此事,所以沒有考慮到這一層原因,還以為有他帶著借閱可以方便一點呢,可誰知道聖殿上下把這個好色城主當成了敵人,每次遇到他前來都如臨大敵。
秦朗怕兩個人當場打起來,反而露出炎鳳清被狐貍精附體的馬腳,連忙站出來說道:“兩位都消消氣,大家都是炎族頂尖人物,山不轉水轉,總有共事的時候,不如和氣第一,以和為貴!”
他看向那名侍衛,說道:“我們這次來想要借閱聖殿的存書,增長見識。近期北方的曦族出了一些怪物,引起了平民騷動,想要找出這些怪物的來歷!”
侍衛看秦朗站出來說和,也就就著臺階順坡下驢,哼道:“算你們走運,還能把百姓死活放在心裡,來人,帶著這兩位到藏經樓去尋找大神使,不要讓他們亂跑!”
自然有一名侍衛站了出來,開口說道:“二位,跟我走吧!”
炎鳳清哼了一聲,十分不忿的扭頭就走,秦朗則拱手致謝後才離開,心道:“沒想到地下世界第一勢力也害怕投訴!看來這只隊伍管理的十分嚴格啊!”
一路上,炎鳳清低聲為秦朗介紹道聖殿裡以聖女為首腦,可聖女平素裡以修煉為要務,所以下面安排五大神使,分別負責處理不同領域的事務,確保炎族地區的和平穩定。
這些事務與城主管轄不同,主要是對環境的勘探,對動物植物的蒐集登記,整理成冊,對新生危險的定點清除等等,所以說,聖殿勢力暗中忽悠著地下種族的安寧,可謂功不可沒。
那麼侍衛原本一聲不吭,只是前面引路,聽到炎鳳清雖然與聖殿交惡,可卻一五一十述說聖殿作用,沒趁機抹黑,臉色也就好看了幾分,片刻後,到了藏經閣,說道:“就是這裡了,兩位可以進去拜訪神使,查閱資料!”
秦朗連聲道謝,心中對聖殿的好感又增加了幾分,那名侍衛也不回禮,微微一笑,站在門口,持刀肅立,他的職責是引路,護衛,嚴防亂走,因此必須等待秦朗二人查閱完資料,再將兩人送走,才算完成任務。
藏經閣位於聖殿地下,是一個空間廣闊的大屋子,佔地足有上千平米,這裡每隔五米就樹立起一個高達六米的巨大的書架,整間屋子如同書山文海,觸目全部都是獸皮或者石碑資料。
這裡似乎並沒有造紙術,或者是地下植物並不適合造紙,所以,歷史文字只能記錄在岩石和獸皮之上,以獸皮居多。秦朗略略估計,怕不是得有上百萬部石碑或者獸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