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成好奇地問:“懂什麼?”
“我終於懂我孫子李軒鼎說的那句話的意思了!”
“什麼?”
李元慶沒有看楊天成,低頭看著臺下真正向觀眾招手刷存在感的李軒鼎,說:“一句‘呵呵’包含了十萬只……”
泥馬!
看了看李軒鼎,然後看著李政君打出的六合拳,李元慶突然靈光一閃。
會不會?!
……
比武臺上,楊凱擦了擦額頭看的汗,說:“李政君,你很不錯,跟我半斤八兩,最後一招了,再分不了勝負我們就算打平吧。”
隋唐兩個皇室交手無數次,雙方的招式套路都瞭解得一清二楚,打到現在楊凱知道雙方都只剩下一招未出了。
“最後一招嗎……”李政君很平淡地笑了笑。
楊凱大喝一聲,絕招急發。
“雙龍探海!”
“上步沖天炮!”
“嘣!”
一聲巨響,楊凱不禁有點氣惱,想不到還是奈何不了對方,不過對方同樣……
“母拳!”
楊凱念頭未過,那頭李政君突然大喝一聲,然後一招古武技打出。
不可能!
唐皇李定宇竟然猛的站了起來,而隋國親王楊天成則死死指著下方,一句話也說不出。
唐國皇室有多少斤兩,沒有人比隋國皇室更清楚,和椒圖最適古武技八卦掌一樣,貔貅的六合拳同樣是有缺失的,而母拳就是六合拳缺失的其中一部分!雖然唐國皇室很努力的補全,幾萬年不變,但是母拳的缺失卻依舊是一個事實。
然而此時,“事實”卻被現實確確實實地變成了謊言。
“嘣!”
拳過人飛!貔貅飛撲椒圖倒!
“楊凱失去戰鬥能力!唐國李政君……勝!”
“哇……啊!二皇子好帥!小鼎好帥!”觀眾)
李政君轉過頭來靜靜地看著那個三歲的小鬼。
謝謝你……小鼎……
“看什麼看!看有用嗎!你以為你能欠債不還嗎?!你欠我的三個公主五個郡主呢?!快拿來!你看,你用我偷學我的古武技贏下比賽,是不是更應該加多兩個公主……”
李政君神色一變,“呵呵……”
包含著十萬只……
注:陸吾,即肩吾,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昆侖山神名,人面虎身虎爪而九尾。《山海經?西山經》:“西南四百裡,曰昆侖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郭璞注:“即肩吾也。莊周曰‘肩吾得之,以處大山’也。”陸吾神掌管這“帝之下都”,還兼管“天之九部”。陸吾有一個大錯處,就是因為他長得太神奇,體態怪異,像虎長著虎尾。它特大的身軀十分雄壯,足有九十九隻老虎那麼大,他又有九個頭顱,卻長得很像人。它立在昆侖山上遙望東方,似乎在監護著什麼,卻並沒有監護著什麼。這就是人常說的,做事須得認真,而由於可他卻對他治下的那些生靈和植物,包庇縱容,聽不得奉承話,便犯下了一些錯兒。還好,陸吾神辦事謹慎,小錯不遮不蓋,稱得起是掌管“帝之下都的第一天神了。又被稱作開明獸,本是黃帝都城昆侖丘的守衛,他把自己化裝成老虎的樣子,這樣便可以獲得老虎的威嚴和力量。
獬豸,又稱獬廌、解豸,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獬豸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徵,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徵。
檮杌,在上古時期漢族神話中是四兇之一的怪物,古書《神異經》說:檮杌長得很像老虎,毛長,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常被用來比喻頑固不化、態度兇惡的人。根據《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這個不可教訓的惡人死後最終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獸。《左傳》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兇族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禦魑魅。”敦同沌。此謂舜流放四兇,以檮杌況鯀。鯀,禹父。
混沌,是在上古時期漢族神話中是四兇之一的怪物,古書《神異經》說:渾沌外表像犬,四足無爪,有目而不見,行走不便,有翅膀,欺負善良,喜歡殘暴的人所以稱是非不分的人為“渾沌”長毛四足,如犬,有腹無五髒。抵觸善人,憑依惡人。
椒圖,一說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第五子。其形狀像螺蚌,性好閉,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xue,鋪首銜環為其形象。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椒圖形像螺蚌。遇到外敵侵犯總是將殼口閉緊,人們將它用在門上,除取“緊閉”之意,以求平安外,還因其面目猙獰以負責看守門戶,鎮守邪妖;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即椒圖“性好僻靜”,忠於職守,故常被飾為大門上的鐵環獸或擋門的石鼓,讓其照顧一家一戶的安寧,被民間稱作“性情溫順”的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