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原該如此。
安皇后眉眼間帶了幾分哀傷,“母親……對不住你許多。”
顧昭琮低聲道:“母親待我,已是再用心不過了。”
“兒子並非無心,我與幾位皇弟年紀相差不大。與他們比起來,我年幼那會,已然是過得舒心極了。”
“母親有母親的無奈之處,兒子亦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顧昭琮笑了笑,介於青年和少年間的溫潤眉眼不帶分毫的怨憤,“我讀了這些年的聖賢書,總不能是還半點道理不明白。”
“我這些年來偏寵蘅兒,對你虧欠頗多。便是你心有怨懟,也不算稀奇。”安皇后溫柔地望著顧昭琮,這也是她十月懷胎,從小教養的孩子,她又怎會不為他打算?
可到底,有心無力。
顧昭琮卻搖了搖頭,頗為詫異地看向她:“母親何出此言?”
“我做兄長的,合該照顧阿蘅。她又是個嬌氣的小丫頭,誰又能不寵她?”
顧昭琮心中明鏡兒似的,阿蘅雖為嫡公主,較之尋常女子已是好了許多,可卻遠不及他平日所受條條框框少。
莫說父皇母后,連他自己,都恨不能替顧昭蘅多撐起一片天來。
這世道於女子多有偏頗,他也只能盡力的讓妹妹活得肆意幾分。畢竟……他的妹妹是個嬌嬌女,生來便長在錦繡叢裡,怎能吃苦呢。
“那位餘家姑娘……”安皇后垂了垂眸,狠了狠心才道:“便放下吧。”
趁著還未沉溺其中再也脫不得身。
顧昭琮應了聲,卻反倒勸解起了安皇后:“我與她僅一面之緣,哪裡就到了放不下的地步了。原也是兒子唐突,母親可切莫因此憂心鬱結。”
他言辭懇切,眉眼間又滿是認真,讓安皇后恍然間發覺,從前那個要靠她來護著的小小年紀的孩子,已是成長為了能夠獨當一面的人了。
想來也是,這些年的歷練,總也不是表面功夫。
“只是有一事,萬望母親應允。”顧昭琮抬眸,“我自不會平白再去招惹那位姑娘,也不會生出些齷齪念頭來。可娶親成家一事……”
安皇后輕笑,重重地彈了一下顧昭琮的額頭,又在他錯愕的目光中輕聲道:“你想得美。”
“此事徹底了結前,你便是想要娶妻,我也絕不會應允。與其到那時候湊出來一對怨偶,彼此相看兩厭,鬧的不安穩,還不如把此事放一放。”
“現下倒還好說,再過上一二年……”安皇后為難道:“如今我尚且還能攔住陛下,可真真到了那會兒,你還能擋在那幾個小的前頭不成?”
她之所以會急著替顧昭琮相看,原也是因著皇上那頭催得緊。
其中緣由自也不必多言,一則是顧昭琮到了娶太子妃的年紀,二則……東宮之位若想更為穩固,少不得要他膝下有嫡子。
且顧昭琮雖說年紀最長,可其餘諸皇子也要快到出宮開府的年紀。倘若東宮不穩,再有糊塗的一時起了往年,到時又要無故生出許多爭端來。
還不如從最初,便不給他們機會。畢竟……人心,最是經不起試探。
顧昭琮亦是默然許久,“真到了那一步,兒臣……但憑父皇母后安排。”
不論娶誰做太子妃,他也都會好好待人家。倘若當真是命中有夫妻情分在,想來慢慢地也能處到一塊兒去。
“至於那位姑娘……”顧昭琮想了想才道,“也請母親不要過多幹涉她的事,只當如從前那般不知道這人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