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走到山下,司機遠遠的就看到墨子寒了,立馬就將車子開過來停在山道邊,等著墨子寒。
墨子寒走到車前,一頭專進車中,等司機將車門關上,隨後司機坐進駕駛座,司機沒有說話,等著墨子寒的吩咐。
“回去吧,今天已經夠了。”墨子寒淡淡的說到。
司機聽到,發動車子,慢慢的加速往來時的路回去。
車子回到莊園,墨子寒下車後回到書房中,開啟電腦,進入今天的新聞網頁中,一條大大的新聞標題就在首頁的頭條上。
“男爵被刺,五年真兇何處?”明顯帶著一種責問的語氣,但是看下面的點選量高的嚇死人,接近一千萬的點選瀏覽次數,再看看發布的時間,也就是今天淩晨一點。
短短的不到一天的時間,接近一千萬的點選瀏覽次數,這樣的資料完爆一切。
而這則新聞的發布者不用多說,墨韻下屬的新聞單位:“百姓之聲”。
百姓之聲是墨韻目前旗下的最大的新聞媒體單位,在嚴書的手中,五年的時間硬是藉助墨子寒的背景和聲望,用犀利的語言和絕對真實的報道方式在整個中華新聞媒體中打下了一片天地,目前雖然不能與國家官方的中華日報進行爭鋒,但是在整個民營新聞媒體單位中卻已經屬於龍頭老大的地位。這一切都是當初墨子寒留書離開所做出的安排和嚴書的努力。
而目前“百姓之聲”的影響力在五年的時間中早就已經波及全國了,用嚴書的話來說就是:男爵需要我們做到的我們都應該毫不猶豫,毫不遲疑的去做到,我們要為男爵再次崛起而坐好準備。
是的今天開始,《審判計劃》開始施行。男爵的審判開始,男爵的複仇開始。
“男爵被刺,五年真兇何處?”這篇報道中將五年前墨子寒在莊園別墅中遭遇神秘刺殺,最後因為愛人的奮不顧身將男爵救下,但是愛人卻死去的所有一切都進行詳細的報道,但是這不是主題,主題是在介紹完整個事情後的那一句句的對政府的責問。
“五年的時間,現在刺殺男爵,殺害男爵夫人的兇手在哪裡?五年過去,我們的政府在幹嘛?五年過去,應該給男爵的合理解釋在哪裡?五年過去,我們的政府做了什麼?五年過去,為何政府的效率如此低下,五年過去,誰能告訴我們?兇手呢?答案呢?”這一句句可以說是在對政府動刀子的責問,可以說簡直就是在打政府的臉。
但是這卻還只是開頭小菜,大菜在後面:“一個國家冊封並且承認的男爵,被刺殺,五年之久卻沒有任何的解決,五年的時間,誰能告訴我們,政府做了什麼?一個貴族被刺殺卻拖延五年之久,我們是不是要問:如果有一天我們被刺殺,那麼會是什麼樣的結果?我們感到恐懼,我們感到失望,我們真的很心痛。我們交稅納稅,最後卻獲得這樣的結果,這是什麼樣的情況?我們需要政府給男爵一個解釋,給我們所有的人一個解釋,給死去的受害人一個解釋。”
就是這樣的話卻是如同刀子一樣鋒利,所有的讀者看後的唯一想法就是:沒有錯,貴族都是這樣,那我們最後又會怎麼樣?這就是人心,這就是人性。如果沒有這樣的一段話,那人們在看到報道後最多隻會惋惜,只會感嘆,只會感到憐憫,因為那與自己無關,不是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人們會同情弱者,但是絕不會為弱者不顧一切。可是最後的一段話卻徹底的將所有的讀者們都拉到與墨子寒相同的位置上,這樣的煽動徹底的會激起讀者們的憤怒,惶恐,還有不信任。
看到這些東西,很多人會憤怒,這樣的文章會讓自己丟烏紗帽啊,自己的仕途也會終結啊。但是更多的明眼人卻看都了:墨子寒已經不賴煩了,已經瘋了,這是在逼宮啊。如果政府不能合理的解決,那麼最後的結果將會是怎麼樣?那簡直就是不敢想象的。
而且這篇報道並不是之在網路上進行的,現實中的“百姓之聲”更是聯合了大大小小接近四十家報紙,同時刊登了這一篇報道,從而頓時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伴隨著這大大小小的四十幾家報紙的影響席捲全國。
第二天,很多城市已經有眾多民眾走上街頭,他們舉著“政府在幹嘛?”“交出兇手”或者是墨子寒的牌子,口中喊著:政府無能。聚集在城市的政府辦公樓前,聚集在人流密集的廣場,大街上。
遊行示威開始了,一場男爵的複仇開始了。
在這樣的報道出來放在國家總理與內務大臣的面前的時候,兩個人就知道,出事了,而且還是大事了。當天整個中華的政治高層們就聚集到中南海,人皇也被請來一起討論如何面對這件事情。
中南海的一間房間中,十二個人坐在其中。這十二個人不用多猜,分別是人皇,國家大臣,總理大臣,內政大臣,國防大臣,財政大臣,經濟大臣,文化大臣,海軍大臣,空軍大臣,陸軍大臣,外加大臣。這十二個人可以說是整個中華金字塔的最頂端。一般這十二個人聚齊在一起,絕對是討論國家命運的事情。
但是現在聚集在一起,卻只是為瞭解決一個墨子寒的問題,一個小小的男爵的問題。可以說著是第一次。
“都說說吧,這件事情要怎麼解決,如果解決不好,那麼到時候引起大範圍的騷亂和恐慌就晚了。”人皇看著屋子裡的眾人說完。
“老張,你們文化部門是怎麼搞的嘛?這點事情都不能處理好,這麼大的一件事情,你們都不能及時的提前預防和提前管制,這次出這麼大的一件簍子,你們文化部要負責。”內政大臣首先就開口了,只不過一開口就將事情推了出來。
“這能怪我們文化部?明明是你內政部沒有處理好,拖拉了整整五年之久,現在把別人惹急了,現在好了?還怪我”文化大臣根本不買內政大臣的賬,誰怕誰啊,大家都是站在金字塔頂尖的人。
看著現在還在追究是誰的責任,國家大臣溫長卿頓時就火了:夠了,今天大家來這裡不是在問責任的,而是想辦法怎麼處理這件事情,要是處理不好,那麼會出大亂子的。
一時間整個會議室中又陷入了沉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