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朝之上,一幫子文武大臣們,終於不再是為了立儲一事而爭論不休!
此時西夏在邊境陳兵數萬,一副蠢蠢欲動的樣子,讓朝堂上的袞袞諸公心中驚懼。
儘管皇帝不想爭論立儲一事,但他更不希望被西夏入侵,於是大聲斥道:
“難道諸公沒有退敵良策?”
皇帝的話剛一說完,整個朝堂頓時為之一靜,一幫文臣立刻眼觀鼻鼻觀心,一副此時與我何干的樣子!
而武將則不同,個個都蠢蠢欲動,紛紛建言帶兵馳援西北!
自從慶曆和議之後,大宋和西夏已經十餘年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戰爭。
現在西夏突然陳兵邊境,武將勳貴當然是欣喜不已,因為只有發生了戰爭,才有他們建功立業的機會!
然而,武將勳貴剛一開口,一幫子文臣根本不予理會,顯然是不想讓武將領兵打仗。
就在這時候英國公說道:“蘭州乃西域之門戶,那可是絲綢之路的重鎮,我大宋豈能放棄如此好的機會!”
而王相公聞言,頓時眼前一亮,明白英國公的意思,立刻說道:
“英國公所言有理!”
隨後,朝堂諸公立刻明白英國公的意思,立刻積極的開始各種建言。
你說要這樣打,他說要那樣打,又說你們說的都不對,該照著他說的那樣打。
而且一個個都還引經據典,口若懸河揮斥方遒,以往史書上精彩紛呈的戰爭,都被一一列舉出來參考。
在這些文臣眼中,西夏彷彿土雞瓦狗般容易對付,似乎只要他們一開口,敵人自動後退五百里一樣!
然而,他們也就只能打打嘴炮,說到真材實料,還是要這些個武將勳貴才是專業的!
經過一番激烈的商討,最後商議決定,英國公任陝西節度使,帶領汴京一眾勳貴,率領八萬大軍馳援涇原路,伺機而動。
儘管還有部分文官沒有回過味來,但經過身旁的人提醒,便立刻明白其中的意義所在,於是也積極主動的說道:
“此事關係大宋安危,當讓英國公的領兵出擊!”
······
這時候的西夏是鼎盛時期,擁有夏、銀、綏、宥、靜、靈、會、勝、甘、涼、瓜、沙、肅數州之地,即寧夏北部,甘肅北部,陝西北部、青海東部以及內蒙古部分地區。
這次明面上是去涇原路,而不是去榆林支援,自然是另有目的!
十多年前西夏擊敗吐蕃,佔領河西及蘭州地區,而蘭州則是西出西域的門戶,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而大宋早就對蘭州等地虎視眈眈,而這次西夏的異動,自然給了大宋一個絕佳的機會!
一旦打通了這條商道,整個朝廷或者說文官集團都會受益,而武將則會獲得軍功。
隨後英國公來到大營,擂鼓聚將,宣佈了馳援涇原路的軍令,而林昊則被任命騎兵指揮使,率領3000大宋具裝騎兵提前出發!
在臨出發前,林昊給英國公安排了兩個電臺,用於後方的聯絡!
隨後,林昊來到一處倉庫,這裡有大量準備好的各種輜重,而林昊則用自己製作的空間裝備,瘋狂的開始裝運糧草輜重,弓矢裝備等物資。
有了空間裝備,就不需要民夫運送輜重,騎兵自然就能輕車簡從,機動性和靈活性也大大加強!
隨著林昊又來到國公府的莊子上,這兩年林昊手上的工業基礎提升,已經能夠進行小規模鋼鐵冶煉,因此這小半年時間林昊積攢了不少裝備!
而這一次,林昊準備給自己的部隊,配備最好的鋼刀鎧甲,至於換下來的裝備,林昊也會一同帶上,將來可是有大用的!
一切準備就緒,林昊便帶著騎兵,一路向西出發!
······
隨後,在經過小半個月的趕路,林昊帶領的3000騎兵才來到了永興路西安)。
還別嫌慢,曾經林昊以為騎兵的行軍速度,一日能行兩百公里應該沒問題。
但在來到這個世界,等他實際統領騎兵之後,這才發現騎兵的速度其實很慢。
即便是強行軍狀態,每天也不過才80公里,而正常速度是35~5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