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幾個月時間,林昊忙的腳不沾地,天上都是腳板印。
首先在內爾納的幫助下,在米粒堅辦理了一個身份,雷森,英文名eisen,一個貨真價實的身份,讓林昊在米粒堅,可以正常的出行和辦事。
林昊首先讓內爾納,在洛杉基收購一家小型銀行,然後更名為雷森銀行,緊接著林昊又購買其中大部分股份,然後又將自己的黃金、美鈔現金、全部存進去。
擁有大量現金的雷森銀行,開始收購一家中型藥廠,然後購買製作磺胺相關的裝置。
此時的磺胺,剛剛完成臨床試驗,許多醫藥公司開始投入製作,但大多數用的還是實驗室製備,所以產量非常的少,價格堪比黃金。
直到1940年,米粒堅才掌握工業製備,並大規模製造配給給每一個士兵。
而且現在米粒堅的藥物管理,存在感基本上等於沒有,和歐洲國家也一樣,藥物和食物一樣放任自流。
而著名的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此時僅僅只是農業部,下屬的一個小局級部門,全米粒堅也不過百十號人。
所以此時的藥物管理方面,只需要檢測一下藥品的標籤是否準確,或者是否符合藥物標準,主要工作內容還是管理食品運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en····,就很爽!”這時候的藥品,連基本的毒理檢測都不需要。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磺胺本來就是安全可靠的藥物,只要不在裡面新增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基本上沒有風險。
於是林昊直接接手藥廠後,更新部分裝置,然後採用後世的製備方法,迅速的開始量產,然後開始對外銷售。
同時,林昊也找到幾個裝置製造的廠家,分別定製了3套生產裝置,其中兩套林昊放進自己的空間。
還有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購買了大量的原材料,林昊同樣將中大部分裝進自己的空間。
至於青黴素的問題,林昊倒是沒怎麼上心,現在解放區連溫飽都成問題,哪裡來的玉米做培養液。
而且適合的菌株不容易獲取,索性不如等他們花費大量的財力物力,進菌株篩選出來,有了大規模生產技術在來搞。
然後林昊就將藥廠,交給陳敏章來打理,生產出來的磺胺,一部分用來對外銷售,一部分則海運到香江。
等到港後,就會將藥品交由陳敏章開的公司,雷森貿易公司進行銷售。
藥廠磺胺的事情解決了,林昊又將目光瞄上電報機裝置製造。
雖然林昊有改進電報機的技術,奈何改進不僅僅需要技術,還需要工業基礎。
以當前的科技而言,林昊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研究,才能縮小電報機體積,提高赫茲量,提高收發距離。
林昊感覺完全沒有這樣的必要,就當前生產的電報機,其功能已經足夠使用了,自己也沒有必要深入開發!
所以,林昊依然讓雷森銀行控股,準備直接購買生產許可證,引進生產線,直接開造。
生產出來的成品,林昊已經想好去處了,此時黨國和紅黨都繼續電報機,因此林昊生產的電報機並不愁銷路。
通訊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軍械了。
林昊要製造的軍械,並不是什麼步槍、衝鋒槍、或者火炮之類的。
而是製造了這批,當前國內最緊缺的防空武器,而林昊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2式勃朗寧大口徑重機槍。
這玩意兒配個三腳架,直接就可以用來防空,對於失去防空優勢的國內來說,絕對是個好東西。<口徑槍彈,包括有普通彈、穿甲燃燒彈、穿甲彈、曳光彈、穿甲曳光彈、穿甲燃燒曳光彈、脫殼穿甲彈、硬心穿甲彈、訓練彈等。
空槍狀態下,全槍總重量 38.2公斤、帶三腳架時58.2公斤,有效射程1800米,最大射程 2500米,子彈使用的是彈鏈供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