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南風寒冷,呼氣成霧,但卻擋不住眾多儒生激動的心情。
今天是科舉開考的日子,各地的儒生井然有序的排在了考場面前。
“也不知道今年的考試是不是同以往一樣。”
“哎,本然考中的人就少,居然還有金髮的外族人來湊熱鬧。”
“得了吧,每年那些外使哪能懂大唐的文化,也就會寫個名字罷了。”
“若是不出意外,今年又是那幾大家族的人當上榜首。”
“哎,多說無益,還是要憑真本事,說不定我等就如同那馬週一般了呢。”
“肅靜,排隊驗明正身!!”查驗的考官打斷了眾人的對話。
唐朝的科舉非常的殘酷並且難度非常的大。
舉個例子,考試資格。
這個時候的科舉制有其實是沿襲一部分的舉薦。
考試資格都是要貴族和官員的舉薦,經過驗明正身之後才擁能擁有的。
而想要獲得官員的舉薦,如果可以花錢,倒也沒什麼。
但事實上花錢有可能都獲得不到,因為一旦高中對方就和你產生了恩師的關係,這個可是算在九族之內的。
一旦因為舉薦的人犯了事,那自己也同樣是要收到牽連的風險。
光是想要獲得官員的舉薦,從而得到考試的資格這能夠刷下去不少的人。
別看現在這麼發達,事實上這個制度一隻延續到現在,在考取鐵飯碗的時候會在最底下會有一條如果家中有人當官或推薦可以優先錄取。
科舉不僅很殘酷並且難度還非常的大,用一句形容是'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其他朝代考試範圍是四書五經,而唐朝多增加了幾經,而是九經,並且還增加了時務。
並且唐朝平均每年錄取的人也就一兩個,競爭極其激烈。
這個考試將會持續幾天,在此期間都是封閉式的考場,吃喝拉撒全在裡面。
終於到了最後一場了,論時務。
【今朝廷若攻下高句麗,當如何治理?若是派爾等取管理高句麗是否願意。】
這個題目在令所有考生一驚。
有不少的儒生壓題,今年的時務肯定會和高句麗相關。
但誰也沒想到,竟然直接坦言派自己取管理高句麗願不願意。
這還用問,那肯定是願意啊!
不過不走俯首稱臣的那一套,而是變為漢人統治高句麗?
這個題目的難度可想而知有多大了!
無數的考生心中叫苦連天。
但再苦再難也得繼續考下去,很快,眾人摒棄雜念開始一心一意的應對考試。
有人拿出鵝毛筆沾著墨水寫到【當效仿秦始皇,車同軌,書同文···】
也有人滿臉怒氣的寫道:【當遷移其百姓,戰俘刺字視作僕人,女人作為獎賞,發給貧窮導致無法娶妻的百姓···遷移漢人···徹底滅絕其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