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議結束之後。
李世民單獨將李泰給留了下來,凝重的問道:“對於土地國有制,皇兒覺得能不能在大唐實行?”
“當然可以,只不過兒臣以為時機未到!!”
“嗯,朕也這麼覺得,皇兒有何想法?”
“兒臣以為,有了大炮和戰艦,大部分的家族都會選則與大唐同舟共濟。
但想大唐一直強盛,還需要百姓安穩,這便需要將土地分給百姓,可這最大的阻礙便是各大家族。
雖說世家都明白這個道理,但直接歸為國有不給補償也說不過去。
所以,兒臣以為滅掉高句麗的貴族之後,用繳獲的金銀作為補償,補償給各大家族。
這樣一來,便能實行土地國有制。”
李世民聽了直點頭,百姓得到了切身的利益,而各大家族的利益則轉嫁給了高句麗。
兩方都同意,那這個土地國有制度百分之百能夠執行成功。
“嗯,朕也是這麼想的,如此實行,無論是家族又或者是百姓都會擁護,與大唐同舟共濟。”
說到開心處,他面露滿意和欣慰:“皇兒可還有別的什麼想法,儘管和朕說上一說?”
李泰想了想對著李世民開口道:“兒臣覺得,父皇此戰可以將俘虜交給兒臣處理。”
“你要俘虜作甚?”李世民眉頭一挑,有些不解的說道。
李泰提醒道:“父皇難道忘了水泥路?”
李世民明白了問道:“皇兒是想說用戰俘修建水泥路?”
“從京城到餘杭一共有一千六百公里,兒臣覺得可以用戰俘修建一挑鐵路,貫通南北。
同時全國有一千三百多個驛站,讓他們為各個驛站只見修建水泥路也是可以的。總之到處都缺人。”
“那高句麗用漢人修建了長達一千公里的長城,理應為大唐修建水泥路和鐵路。”
李世民表示同意,隨即又問道:“鐵路是什麼路?”
“父皇可曾記得之前坐到運煤車?”
“記得,朕當然記得。”
“若是將運煤車的前方加上蒸汽機,便可做成蒸汽機車用來運貨,只不過蒸汽機車重量太大,得用兩根鋼鐵提供一條鐵路供其行駛。”
聽著李泰的解釋,李世民腦海中頓時想象出了一個畫面。
運煤車的兩個輪子緩緩地行駛在鐵路上,蒸汽機噴吐著白煙,長鳴一聲,拖著無數的煤碳,緩緩行駛···。
“妙,妙啊!!”李世民想到這不由的興奮道:“不僅解決了高句麗的軍隊,還為大唐建設做了貢獻,可謂是一舉兩得。”
————
而另一邊,剛出宮的大臣們紛紛神情嚴肅急切的回到家中。
一回到家中,長孫無忌面色聰忙的對著長孫衝說道:“快,快將家裡的地給買了,全部購買糧食捐給商會!!”
長孫衝眉頭緊蹙,腦袋上緩緩冒出了三個問號。
“父親,您····這是認真的???”
長孫無忌的話讓長孫衝摸不著頭腦!
將田地給買了,然後買糧食,這不是殺雞取卵麼?
幹嘛這麼做?意義何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