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肯定不是,頂多是酸雨的預兆。
李泰有些疑惑,不是說半個月出一版麼。
“老師,這一次的報紙怎麼出的如此快?”
“為師倒是不急,而是那孔穎達著急。”魏徵笑眯眯的開口。
“哦,此話怎講?”
“聽說孔穎達找的是金匠,想必用的還是雕版,若是不早點寫出來恐怕來不及印刷。
為師見那孔穎達如此迅速,便覺得不能落後於他人。”
“原來如此。”
李泰點了點頭,原來是怕時間不夠啊!
放下了《國報》,李泰拿起了孔穎達的這《儒報》端詳起來。
這《儒報》一共有四張,上面是鋼筆的痕跡,顯然只是個手抄的版本。
從紙張上來看《儒報》的紙張顯然更好,只是不知道印刷之後會是什麼樣子。
內容上兩份報紙都差不多,都是誇了一番李世民的對外政策。
儒報只不過沒有民生,而是多了文縐縐的聖人的教誨。
“兩份報紙如出一轍,只是不知道他們這儒報準備賣多少錢。”
“有《國報》的先例,恐怕他們也只會賣五厘錢,恐怕是虧本賣吆喝。”魏徵笑眯眯的說道。
李泰無所謂的回答道:“孔家雖比不上名門望族,但也是千年的大家,這點錢算不了什麼!”
李泰仔細的看了一遍之後,感覺沒什麼問題。
“這兩份報,學生覺得沒什麼問題。
只是這紅煙沖天,白霧升起,吉兆什麼的還是去掉,免得引起別人的誤解。”
“哦?”魏徵側過頭,有些疑惑的看著李泰:“這是前幾日為師見到長安外的獨特景色,為何不能寫上去?”
前幾天整個長安不少人都看到城外紅煙滾滾,白霧升起,都以為是吉兆,不少人堆起了雪獅子。
至於雪獅子···自從有個人寫了《獅子賦》之後,獅子便被認為百獸之王,和現代人堆雪人一樣,古人喜愛獅子,堆得也自然是獅子。
“咳,此事其實是人為的,老師去問父皇便知道了。”李泰也不好解釋這件事,將事情推到李世民的身上。
“人為?”魏徵聽完挑了挑眉頭,有些詫異,目光審視這李泰問道:“此等景象,莫不是陛下在煉丹,著火的情景吧!?”
“額···”李泰被問住了,心中腹誹道,猜的很近了只不過不是煉丹而是鍊鐵,只不過為什麼會有這個猜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老師何出此言?”
魏徵開口解釋道:“陛下和魏王的行蹤牽動不少人的心,再加上那奇景。
有不少好奇的人向一探究竟,但據回來的人說,已經封山了,這難免不讓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