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排版和修訂耗費了不少的時間。”
確實,一百多個人,一萬個字,分到每個人也只有一百個字左右,難怪進度這麼快。
低頭看著這本《大唐國典》,大小和其他典籍沒什麼改變。
只是封面及其奢華,用的是絹布包了一層,上面繪有金色花紋,顯然是花了大價錢,經過工匠設計的。
翻開一看,第一頁就是李世民以及各個各大重臣的名字,李泰也在其中。
目錄,頁碼,拼音的用法,標點符號的統一,全都用上了。
字型很大,用的還是毛筆,油墨和紙張都是上好的。
只是內容時不時的還是有些文縐縐的話,而且字型還不是同一個人的。
翻到末尾,是李泰的兩句話‘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超越古聖賢,爭做當世聖。’。
總的來說,這外觀看起來像是一本厚厚的書,但該有的都有了。
“這個字典造價幾何?”李泰隨口問道。
“嗯,紙張,油墨倒是便宜,只是這人工,印刷所需時間耗費不少。
算下來一本最少要五十文。”
魏徵皺著眉頭算計道。
“五十文?”李泰挑了挑眉頭,有些吃驚。
“這五十文的價格也太高了,除了大戶人家又有誰能買的起呢?”
這也太貴了,要知道一文錢可以買一斤多的米。
除了價格,還需要有人去傳播拼音,這兩個問題不解決,恐怕沒辦法大規模的普及。
“此事,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不是誰都能夠讀得起書的,能夠做到這個地步,已經相當的不錯了。”
魏徵有些不理解李泰為什麼這麼執著於將這個字典給普及化。
“字典發行,這件事父皇交給了工部麼?”
“尚未定下來,不過想來是會交給工部或者交給儒家的人去運作。”
“這樣啊!”李泰皺了皺眉。
高昂的價格,加上沒有人教授拼音,再加上儒家的限制,這個字典不還是無法大眾化平民化麼?
這樣報紙出來購買的也恐怕只有朝廷當官的,平民百姓不認識字沒人會買。
可以出一本小字典,所見裡面的內容,只需印常用的兩千字。
除去那昂貴的封面,縮小字型,用最差的紙張,油墨,儘可能的減少價格,只要印刷清晰就行了。
這樣普及的同時說不定還能夠掙點錢。
至於教拼音直接讓書販子學不就行了。
這麼看來,其實這件事可以交給武媚娘來發行。
想到這,李泰覺得這個方法可行,便對著魏徵說到。
“學生以為可以出兩本字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本便是老師手中的這本,價格即使再貴對於那大戶人家來說其實也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