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當地時間8月14日上午9點35分,男子400米半決賽的較量正式開始了。
在率先進行的a組比賽中,本賽季以來狀態不錯的美國老將傑里米-瓦里納,較為輕鬆的拿到了該組的頭名,順利的晉級了明天的400你決賽。
不過,除了瓦里納順利闖入決賽之外,佔據該組另外三個出現名額的選手,卻有些出人意料了。
他們分別是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馬斯拉西,捷克運動員帕維爾馬斯拉克,以及巴西選手亨裡奎斯。
第一小組晉級決賽的另外三名運動員,不但全都是90後出生的選手,而且全都是第一次參加世錦賽的新人。
而在賽前被各大媒體認為,將與瓦里納爭奪該組頭名,甚至有可能衝擊最終冠軍的倫敦奧運會季軍得主,千里達及托巴哥名將戈登,卻僅僅拿到了小組第六名,從而被擋在了決賽的大門之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唯一闖入半決賽的一名俄羅斯本土運動員約瑟夫-朱加什維利,有些悲催的以0.03秒之差獲得了該組的第五名,同樣無緣最後的決賽。
實際上早在一天前,400米半決賽的分組情況剛剛揭曉的時候,各國教練、運動員,以及各大新聞媒體,便看出了俄羅斯組委會想要“保送”本國運動員晉級決賽的“貓膩”行為。
雖然組委會將五名闖入倫敦奧運會決賽的運動員,全部分配到了b組當中,從而最大程度的幫助約瑟夫-朱加什維利“掃清”了晉級決賽之路的障礙。不過,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三名賽前名不見經傳的90後小將,卻完成了“集體爆發”從而粉碎了俄羅斯人的如意算盤。
本土運動員的提前出局,雖然讓現場的俄羅斯觀眾頗感失望,然而僅僅幾分鐘之後,現場數萬名觀眾便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了接下來將要進行的“死亡之組”的較量當中。
與此同時,數以萬計的中國觀眾,或是坐在電視機前,觀看央視體育頻道的實況轉播;或是透過電腦、手機觀看各大影片網站的實時播報。
…………
9點38分,參加400半決賽b組角逐的8名運動員,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走入了比賽場地。
緊接著,盧日尼基體育場的現場解說員,便開始輪流使用俄語和英語,逐一介紹著8位參賽運動員的個人資訊:“第1賽道,斯蒂芬所羅門,來自澳大利亞……”
儘管被分配在前三個賽道的運動員,全部闖入了去年倫敦奧運會的最後決賽,但是現場觀眾們對於解說員的回應,卻顯得有些過於平淡了。而直到解說員介紹第4賽道的拉肖恩梅里特,以及第5賽道的基拉尼詹姆斯的時候,現場觀眾的熱情才逐漸開始升溫。但也僅僅只是升溫而已。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也是有著一定原因的。
相比於最受世人矚目的100專案米來說,無論是400米這個專案的受關注程度,還是該專案中的頂級運動員的實力和數量,都有著不小的“差距”。
而且自從美國天王巨星邁克爾約翰遜退役之後,始終沒有出現過一個真正具備“統治”級別實力的運動員,而更像是中國三國時代那樣的一個“群雄割據”的混亂時代。
雖然“混亂”的時代很容易造就“英雄”,但是在缺乏“王者”的情況下,也會使得這個專案很難真正吸引體育愛好者們的目光。
拉肖恩梅里特和基拉尼詹姆斯的實力,的確要比其他競爭對手高出一籌,但是他們與曾經的王者邁克爾約翰遜相比,至少還是要相差了一個檔次的。畢竟,即使是他們的個人最佳成績,與約翰遜所保持的世界紀錄,也相差了0.6秒以上。
不過,當解說員開始介紹第7賽道的參賽選手時,現場觀眾的熱情總算到達了一個。
“第7賽道的參賽者,是來自中國的風全。他不但是這個星球上跑的最快的人,而且還在前天剛剛結束的十項全能比賽中,以創造世界紀錄的成績拿到了冠軍。在這裡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風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強的田徑運動員。”
儘管現場解說員俄羅斯口音十分濃重的英文發音,讓風全很難完全聽懂他到底說了些什麼。但是看到現場觀眾們所爆發出的瘋狂吶喊,也還是讓他的心潮也隨之澎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