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頭繼續道:“不看外面的裝飾和紋飾,看造型,是不是很像宣德爐?”
“這個可不對,我就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宣德爐,還有,這上面也沒款啊,怎麼就成了宣德爐?”中年人不幹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劉老頭道:“行,如果我說他是明代香爐,你有什麼意見沒有?”
“看著寶光灼灼,倒是像幾百年前的老物件,不過,誰知道是幾百年?三百年是它,六七百年也是它,說它是明代的,也只能勉強算是。”攤主也不是什麼都不懂的。
劉老頭點頭道:“就按照你說的,只憑它這外表,難道還不值一百萬?”
“這怎麼就值一百萬了?”中年人有點傻眼。
“年輕人,你難道沒看出,這隻鼎是根據什麼仿製的?”此時秦可那老頭又開口了。
攤主看了秦可一眼,眼中的責難一覽無餘,你這個老頭又不買,搗什麼亂?
“剛才你們說的那個什麼尊我可沒見過,甚至都沒有聽說過,就算那是一件寶貝,但這件也不過是仿造的,一件仿品總不能因為有龍有虎,就賣一百萬吧?”攤主梗著脖子道。
秦可沒等劉老頭說話,就解釋道:“年輕人,你看看這個東西的器型,是不是感覺十分莊重?是不是感覺十分威猛,甚至是獰猙?
知道這是什麼嗎?這叫龍虎紋,知道這種龍虎紋,都是出現在什麼東西上面的嗎?說這些也許你不知道,但你聽說過龍虎尊嗎?”
“龍虎尊?還真沒聽說過。”一名中年人道。
秦可一仰頭,看著周圍的群中,此時所有人都聽的認真。
這讓秦可有點得意,所以他露出了一絲笑容,接著開口道:“龍虎尊距今已有3000多年曆史,因其主題紋飾有龍虎而著名。
其中龍虎紋銅尊,鑄工、紋飾極精,令考古工作者讚歎不已,它體形高大,口沿廣闊,鼓腹,高圈足,高50厘米,口徑45厘米,重約20公斤。
在古代青銅藝術傑作中,龍虎尊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被文物考古界視為珍寶,龍虎尊現藏國家博物館,我這麼說龍虎尊,也許你們想象不出它的樣子。”
說到這裡,老頭轉過身,指著那五十多公分的大鼎道:“我認為這是一隻鼎,但老劉卻認為是一隻香爐,不管這是香爐,還是鼎,都不可能是尊。
為什麼這麼說,就是因為上面的口,這隻鼎是有蓋的,而尊是酒器,自然是敞口的,這是它們之間最明顯的區別,但你們不要認為,這件東西就跟龍虎尊不同了。
我之所以提到龍虎尊,就是因為這隻鼎,除了上面的開口,其他方面就跟龍虎尊一模一樣,尊,是中國古代一種盛酒器,盛行於商代和西周,到春秋戰國已很少見。
根據文獻記載,遠在4000年前的夏代,就已經鑄造銅器,商代後期,青銅器製造水平達到了高峰,表現為器類繁多、數量增大、造型秀美和花紋繁縟細密等特點。
而這個肯定不是尊,但上面飾十字鏤空,器肩部飾三條曲身龍紋,圓雕龍首,探出肩外,活靈活現,腹部以雲雷紋為地,裝飾三組虎食人紋,寓意詭秘,這是龍虎尊的典型特點。
龍虎紋青銅尊,腹部的虎食人紋,以浮雕虎首為中心,左右雙身,口含一人,跟這個是一樣的,你們看,人無衣冠,身飾花紋。
採用這一構圖,意在從正面表現猛虎的完整形象,但正面又無法體現虎的雄偉身軀,於是便採取軸對稱的佈局,使虎身向兩側伸展,商代饕餮紋也是運用此種構圖。
此外,在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青銅鉞上、‘後母戊’青銅方鼎耳外側,及出土的春秋晚期鳥獸龍紋壺腹部,均有類似的虎食人像。
今藏於日本泉屋博古館的虎食人青銅卣,整器為猛虎食人的立體形象,更為逼真,在商代玉器上也見虎食人像,東漢王充《論衡·訂鬼篇》引《山海經》佚文,記有虎噬鬼魅之說。
此種虎食人像,或許是取於此意,藉以震懾邪祟,這件青銅器的形制、紋飾,明顯受到商文化的影響,龍虎紋青銅尊即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一例。”
“這會不會就是一隻商代龍虎紋青銅鼎?”劉強聽得一臉羨慕,所以脫口而出,問了這麼一句。(未完待續。)
喜歡大隱請大家收藏:()大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