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紅霞滿天,
座落在西陵江上游,地處西江平原邊緣地帶的西陵中學,在天空中的漫天的雲霞,周圍綠色田野,還有門前滔滔江水的映襯之下,顯得格外的迷人,格外的漂亮,美麗動人!
西陵江不大,與其說是一條江,倒不如說是一條河更為貼切的一些,只是人們自古以來都是這麼地一個叫法,而且也是知道的人越來越多,結果就那麼一傳十,十傳百,自然而然地流傳了下來,
西江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適宜,再加上有西陵江等多條河流分部其間,同時兼具了發展農業的多種優勢,素來都有‘糧倉““米倉”的美稱。
至於西陵中學所在的西陵鎮,以及西陵中學,據說還是千年古鎮,聖人講學的之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頗厚的一個狀況。
只是由於歷史的變遷,近代工業的發展,自然資源,交通、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尤其是農業文明的衰退,這世人眼中的千年古鎮,聖人的講學之地,也是無一例外,一點一點地開始萎縮,沒落,以致於到了今天這麼地一種程度,絕大部分的人口都是以農民為主,絕大多數人們的生計都是種地為生,給人的感覺好像除了世代農耕,就再也找不出來更好出路了一般。
本來按道理來說,農民也沒有什麼不對,種田也沒有什麼不好,一日三餐無憂,老婆孩子熱炕頭,還有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式的人生境界,似乎還真的是讓人頗有一點嚮往,再求之不得的一種心境。
無奈這裡土地肥沃,人口眾多,若是一般風調雨順的好年景,倒還真是很容易就能達到人們常說的那種“吃喝不愁,衣食無憂”的小康生活水平;可若是稍微趕上點天災人禍,又或者是人們常說的那種“福不雙至,禍不單行”的情形,則就會很快地敗落,甚至是出現一貧如洗,一蹶不振,再難有機會翻身的境況了。
一如解放前的那一段混亂,黑暗,暗無天日的歲月時光,更是這千年古鎮沒落的根本原因和真正元兇!
好在這裡民風淳樸,勤勞能幹,再趕上了國家的好政策,改革開放的好時代,生活這裡的人們,也是在農忙之餘,紛紛外出打工,回報家鄉,經過了近些年的發展,儘管還依然沒能再現當年千年古鎮的繁榮和光耀,可是已經停止了衰敗,又還再一步一步地好轉了起來。
凌小天,西陵中學九年級三班一名普通平凡的學生,說他普通平凡,倒也不是說他真的普通平凡,相反他的學習優異,成績出眾,而且在老師和同學之間,還小有名氣,人氣頗旺的感覺,只是把他西陵中學眾多的學生當中,再以及西陵中學歷年曆屆的優秀學生,再與他們一比,好像看起來也就頗有點普通,還頗有點平凡的樣子。
只不過這孩子的身世實在是太苦了一些,前些年父親外出打工,杳無音訊,一去無影蹤,母親在絕望和無望之中,不得已帶著妹妹改嫁了之後,一個偌大的田家,便只剩下他與奶奶兩個人相依為命,孤單的過活。
平日在村子裡,偶爾也會有遠房的叔叔、伯伯,堂兄弟的幫襯一下,可若不是趕上了國家的九年義務教育和扶貧幫扶計劃,恐怕他根本就不可能有能力上學,有機會讀書,更不要說現在的學習優異,成績出眾的一種情況了。
然而即便如此,僅憑田子航他們的家庭情況,仍然無法負擔得起他在學校裡的一日三餐,學習,住校等一些他成長所必需的簡單消費。
好在這孩子自小爭氣,奶奶也是傾其所有,全力的支援,再加上學校老師,領導和社會力量的幫扶,讓他和幾個同樣是家境不太好孩子一起,在不耽誤學習前提下,趁著別人遊戲和玩耍的時間,在學校餐廳裡幫忙打掃一下衛生,收拾一下桌椅的什麼,總算是勉強為他解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免除了一些來自生活上的後顧之憂。
這一日,凌小天和他的搭檔江源兩個人一起,還是和往常一樣,在他們自己吃完飯,又其他別的同學都吃完飯,三三兩兩地離開了之後,便開始一人專門負責擦桌子,擺桌椅,一人專門負責掃地,倒垃圾,居然也是配合的十分默契,幹起活來也是十分的細緻,麻利,而且還是有說有笑,幹勁十足的模樣。
“怎麼樣?小天,你最近這一次模擬考試的感覺如何?有沒有一點成竹在胸,勝券在握,志在必得的感覺?”
與凌小天喜歡安靜,思考的性格明顯地不同,江源則是一個喜歡忙上忙下,跑來跑去,活潑好動的性子,所以一直以來都是凌小天負責掃地,倒垃圾,江源負責擦桌子,擺桌椅,還順帶著幫凌小天掃一下地,倒一下子垃圾的情形,只不過這江源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幹活上,也不在吃喝玩樂一些別的什麼事情上,而是一反常態,還興趣盎然地和凌小天聊起了學習,詢問起他考試的感覺來。
“能有什麼感覺?不還是和之前的時候差不多一樣的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凌小天手上的動作沒停,微微一笑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