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董憶再次看向斷魂谷的時候,發現周洛煬、陳浩安、林娥三人正在進行拜師儀式。
看到這一幕,讓他心中不由暗自點頭。
在猿人族的時候,董憶就想提醒柳扶風。
但是他想想還是作罷,因為儀式的發展歷程不是自己插手,就能夠快速形成的。
這需要這個種族自身具有很高的素養,同時擁有他們真正所在乎的東西。
例如文人的風骨或者氣節,就能很好的詮釋它。
可是這種東西自己能教給他們麼?
顯然是不可能的,這隻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由種族自己去形成。
這就好比,而且現代社會中大大小小的圈子,是從一開始就有的麼?
並不是!
這些,都是經過時間的沉澱,經年累月才凝聚而成的。
為什麼說圈子難融?
就是因為其本身並不具備那個圈子最低的門檻,別人自然要將你拒之門外。
而關於一族之儀式,這就更需要數代人,甚至數十代人一步步的去完善它們。
現在這個苗頭已經出現,令董憶不免有些感慨。
他發現沈寒凝的資質可能比不上柳扶風,但是那種韌勁,卻是柳扶風拍馬也難及的。
如果董憶沒有記錯的話,柳扶風根本就沒有舉辦過一次拜師儀式。
無論是現在縹緲宗的內門弟子,還是外門弟子。
幾乎,都沒有舉行過儀式,
這在董憶看來,顯得非常的彆扭。
儀式的作用,不僅能讓參與其中的人感受到強烈的歸屬感,而且還能有很大的激勵意義。
甚至說的直白一點,儀式的存在,就是為了警醒世人。
其實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如果神域空間中的種族,每日都是勤勉修煉的話,那和別人的非智慧種族,又有什麼區別?
想要突出非智慧與智慧之間的差距,就必須要儘可能的從各個方面著手。
而儀式的存在,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如果想要讓儀式顯得莊重肅穆,那這個時候就要體現出禮儀的作用了。
用,最簡單的百人聚會就餐而言。
是喜歡和大聲叫嚷,吃相粗鄙的人群待在一起。
還是喜歡和彬彬有禮,進退有據的人群待在一起。
前者讓人感到不適,後者其實,也會讓不經常這麼做的人感覺到壓力。
這就是禮儀,在儀式中的重要體現。
柳扶風直到開宗立派,才悟出一個具有儀式感的開宗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