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的民謠也曾有過輝煌。
那時候,你不聽幾首民謠,不賣弄一下文藝情懷,都不好意思談論自己的青春。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十來年民謠一直在走下坡路,歌曲的受眾也越來越窄。
以至於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專業的歌手,都相信了了民謠已死的說法。
這很多人看來是一種偶然的東西,在張芷曦看來卻是一種必然。
沒有別的,只因為民謠的門檻太低,很多人甚至認為“彈吉他”就等於“民謠”
“情懷”、“窮”才是民謠。
在這樣的低門檻,高人氣的催動下,大批的“民謠歌手”出現在大眾的視野,大量的“民謠”充斥在整個市場。
以至於很多優質的民謠,參雜在大量水平低下或高人氣的歌曲中,張磊他們這些真正的經典民謠歌手也被邊緣化,不被大眾所關注和熟知。
但這就是民謠沒落的原因嗎?
也不盡然。
這只是其中比較主要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
今晚這首《三十歲的女人》就是最好的證明與反擊。
正如他所說,這首《三十歲的女人》給他開啟了新的窗戶,也讓他知道,死的不是民謠,也不是聽眾。
死的,是他們的創作熱情,與他們歌曲中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東西。
在張芷曦看來,就算現在民謠還沒有完全死去,可如果像張磊這樣的民謠音樂人還想著原地踏步,那這一天就算不是今天,也會在不就的將來。
張磊的致謝,還是讓張芷曦有些動容的。
尤其是在經歷了邱楓的事件之後,張磊這樣的行為更顯得珍貴。
也讓她知道,原來不是所有人都在追求者名利,還有著像張磊這樣的人,在堅持著自己最初的夢想。
不管這個夢想在別人看來是不是可笑,也是不是一文不值,他們都在堅持著。
也在想著,怎麼為這一個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只是可惜,《歌手》的舞臺他無法再繼續下去,這裡似乎還沒有培育出適合民謠的土壤。
但這裡真的不適合民謠嗎?
想到此處,張芷曦心中也有了一絲決斷。
“小曦,你開玩笑的吧?”當張芷曦找到賀洪,告訴他自己要改歌的時候,賀洪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這首歌給到我手裡還不到一天的時間,你就跟我說你要改歌?”
“我哪能跟您開這樣的玩笑啊。”張芷曦就像是沒有看見賀洪的白眼,還開著玩笑說道:“正好,趁著大家還沒有練習過,換首歌也不耽誤事。”
雖然看似玩笑,賀洪卻能看到她眼中的堅定。
“是因為張磊嗎?”賀洪試探著詢問。
剛剛他也看見了張磊去找張琳清和張芷曦。
幾人之間談了一些什麼他不知道,但剛談完,張芷曦就來找他要求換歌,他不相信這個決定與張磊沒有關係。
“是也不是。”張芷曦給了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
“哦,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