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創立流沙,說著術以知奸、以刑止刑的人也曾野心勃勃說過七國的天下我要九十九。
最後韓非去往秦國,最終他說,七國的天下只落在了一個人肩上,六世之餘烈加上這樣從未有過的人,不難理解。
於是韓非成為帝國廷尉,做到了術以知奸、以刑止刑,他證明瞭自己不愧是荀子的得意門生、法家棟梁。
紫女一直以為韓非會是永遠的帝國廷尉。
韓非垂眸,月光水色楚楚,紫女看到總是停留在唇角的溫柔笑意消失無蹤,韓非已不是最初的青年,數十年改變了很多,最起碼的年齡增長。
但他的相貌氣質看起來仍和數十年前一樣,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沉默時有著詩書所稱贊的清貴高華。
然而這一切都是假象。
下一刻韓非又是一笑,又成了平常不靠譜的跳脫模樣:“依法治國也不必非要成為廷尉,其他的職位也可以,比如紫蘭軒。”
這倒是真的,有關的法律法規韓非透過收集情報制定了不少。
上到帝國行策、民生軍事下到街頭的打架鬥毆、偷雞摸狗。
雖嚴且公,雖苛且正。一切的判決處事以事實為原則,以民為本、依法治國。
盜及者(諸)它罪,同居所當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者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
區以知情、不知情,不知情則無罪,然對於負責鄰裡治安的官吏則定罪,以做失職處罰。
主謀協從亦有明確規定。
兇殺、盜竊、誣告……量刑處罰更是嚴苛,同時須分辨不同的性質,做到情與法並存。
尤其是要求每一個人,即便是從前目不識丁的人也要熟記法律,知法守法,若知法犯法則再罪加一等。
紫女大概是第一波看到發放下的法律文字,密密麻麻排列了一條一條:簡直讓人頭疼。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帝國則重法,以法為枷鎖,鎖住諸罪,不可能有絕對的自由,因為你可以的旁人也可以,自由也往往意味著罪的滋生。
韓非是這麼說,但不止如此吧。
紫女沒有說話,只用著懷疑的目光。
韓非撫了撫袖子,輕漫的語聲有了三分認真:“因為帝國不可能有同樣的兩個人。”
他和師兄李斯,說同門情誼所剩無幾都是說的好聽,他們之間更應該說水火不相容,即便此時是為了同一個帝國也免不了有許多明爭暗鬥,既然如此不如換個地方,以半個江湖人的身份,反倒舒心。
李斯?紫女皺了皺眉,只是因為這些:“那麼你後悔嗎?”
“不。”韓非笑容更深:“如今互不相關,很好。”
他不是無為不爭的性格,尤其是在帝王面前,師兄,且看誰的手段更要高明,於帝國更有用處,更得帝王重視。
如今換個位置,李斯身居朝堂,他則處於江湖,在各自的位置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帝王利器。
嗯,很好很好。
而且,如果沒有成為江湖人,怕是這次同行就沒他的份了。
作者有話要說: 233不是我吹,不管是陛下還是他的祖先,幾代君主都是很開明很懂得放手的。
君君臣臣只有一個目標啊,統一中國。
於國家相比,個人情愛算什麼,所以再次重申,陛下重生不是複仇向。本來想寫更多的,比如開啟西域,然而全都做了扶蘇公子做什麼?無事可做,沒有目標……君主沒有雄心大志太可怕了。
另外大秦的法律真的特別特別先進超前和現代的超像。
233總之表白表白!為我大秦打ca!
主要更這個,日更估計不行,因為複習考試啊,可能兩三天,總之爭取完結,挨著挨填坑。233瞬間感覺自己一點都不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