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月份,是一年中最熱的兩個月份,因著要一路西行,必須趁著現在母親河上行船方便,水路比陸路行走要更舒適一些。
西去前,孟縈特意去了大慈悲寺附近的神女娘娘廟,拜會了智心法師,看望了崔念慈。小念慈已經成長為十歲的少年郎,這幾年跟著李君成學習佛法和制藝,變得沉靜而內斂。
崔念慈已經隱約知道爹爹、師父和孟姨的關係,若不是孟姨這些年一直護著他,恐怕他早就讓王家和鍾家給撕擄了。
孟縈在京時,基本上每個月都要看望他一兩次,檢查他的課業,給他講科舉制藝和做人的道理。在他心裡,孟縈比他娘更親。
智心法師得知孟縈要去西北鄯州,便讓她帶著崔念慈一同前往。這些年崔念慈一直躲在廟裡,缺少玩伴,也缺少見識和歷練。若是能跟著孟縈西去歷練見識一番,等到回京後再參加科舉考試,便能事半功倍。
對於智心法師的提議,孟縈覺得他思慮周到,便採納了。
離開長安,對崔念慈來說,更能感受到自由和放鬆。故而,他一聽說,能跟著孟姨去隴右道,興奮得兩天都沒睡好覺。
孟縈計劃先乘船到秦州天水郡,然後再走陸路。因為水路已經不好走了,因著母親河落差大,水流湍急,不適宜行船,得走陸路翻山越嶺,長達一個月才能到達目的地鄯州西平郡。
行李都裝到船上,待到了秦州,上岸之後,再裝到馬車上。孟縈讓人提前空馳馬車,前往秦州,這樣就免了元郎再派人去秦州接他們。
孟縈一行坐船走了十天,才到秦州。
一路上有崔念慈幫著帶茫小郎和小魚,孟縈覺得輕鬆不少。崔念慈被李君成教育得很好,自理能力也極強,很會照顧人,是個十足的小暖男。
李侃如和高明慧在秦州,如今李侃如已經升任為天水郡郡丞,他們要在秦州上岸,必定要拜會李侃如和高明慧。
因著出發之前,蕭瑾瑜早早地給李侃如送了訊息,他們的大船才到天水碼頭,便見到李侃如正等在那裡,孟府提前派出的馬車也到了碼頭上。
雙方相見,孟縈並未見到高明慧,正感到詫異,卻聽李侃如道:“娘子有孕之後,便回了梁州母家。那邊人多,條件好,有利於安胎生產。我們父子三人留守秦州,樂山樂水聽說你們路過秦州,高興得不得了。”
說罷,孟縈見當初小肉團一樣的龍鳳胎高樂山和高樂水已經長成了八歲的小小少年了。
見到與姐姐們差不多大小的玩伴,茫小郎和小魚頓時樂了。
崔念慈帶著四個小傢伙一起上了馬車,去往秦州郡衙。
這幾年孟縈那邊的訊息,李侃如自然也聽到不少,畢竟她做的都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嘴難啃的硬骨頭,竟然讓孟縈做下來了。
李侃如心中佩服,同時又感到惋惜。若不是她娶了皇子,說不定最後能走到宰輔的位置。只是可惜了,她做事做得越好,上面那位就越忌憚,可若做得不好,別人就該質疑她和兩位公主的能力了。
女皇給虹霓和虹霽賜了公主的稱號,卻並沒有定下太女的名分。這樣孟縈就會難做,若是女皇定下太女,孟家就不會這麼被動了。
孟縈在秦州休息一天,本想第二天就出發前往鄯州,誰知高樂山和高樂水跑到孟縈的住處,請求孟縈帶著他們一起去鄯州。
高明慧已經走了好久,他們跟著父親李侃如,平時李侃如忙於政務,無瑕顧及他們。他們在秦州過得實在是無聊,眼見著來了三個好玩的夥伴,誰知他們才玩了一天,就要走了。他們捨不得,要跟著一起走。
孟縈震驚於他們倆的舉動,當時並沒有答應他們的請求,而是告訴他們,與他們父親商議之後再做決定。
孟縈讓人請李侃如過來一敘,她才知道,原來這兩年高明慧都沒在秦州,一直都是李侃如獨自帶著樂山和樂水。
去年隴右道安置的移民都是從天水碼頭登陸的,李侃如作為郡丞,忙得不得不可開交。顧不上他們兄妹,也難怪他們要跟著孟縈走。
至於高明慧為何一走兩年都不來,孟縈沒好意思問。這畢竟是他們夫妻之間的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