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前一天熬到深夜,顧孟縈早晨就起不來了。所幸大家都守夜,故起得都比平時晚。辰初一過,白芷就過來把顧孟縈從溫暖的被窩裡挖出來,利索地幫她穿好拜年的紅色襦裙,抓兩個髮髻,帶上紅色的紗花,顧孟縈一看這不是前世年畫裡女童的打扮嗎?還真是喜慶。
收拾完之後,顧孟縈喝了碗熱熱的杏仁茶,由白芷抱著去正院給顧孟縈父母拜年,大郎君早就去了正院等著接見附近來拜年的鄰居,給來拜年的小郎君和小娘子們人發紅包。
顧孟縈一到正院,嗬,好多小男孩,只有寥寥幾個小姑娘吃著糖在院子裡跑著玩。他們一見顧孟縈,都停下來看著她,有一時的冷場。顧孟縈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聽見一個小孩小聲說:“小啞巴還真好看。”顧孟縈決定給他們一個驚嚇,大聲叫到:“誰說我是啞巴?我才不是小啞巴呢!”話音一落,大家立馬嘰嘰喳喳說起來,原來她不是啞巴啊,一個流著鼻涕的小男孩跑過來對顧孟縈說:“小啞巴,你真好看,長大了我要嫁給你。”尼瑪,什麼鬼?還穿著開襠褲竟然就想到嫁人了?顧孟縈立馬反擊道:“哼,你竟然還叫我小啞巴,我才不會娶你這個鼻涕蟲呢!”然後一臉傲嬌地走進了正屋。
正屋的大人們看到這一幕都被逗得哈哈大笑,直言顧玉兒和大郎君好福氣,生了兩個漂亮的女兒。顧孟縈一到正屋,先給父母磕了個頭拜年,祝他們身體康健,事事順心。然後又給屋子裡的大人們作揖拜年,他們都誇她懂事可愛,直說顧家主和大郎君好福氣。
送走鄰居們,二郎君領著孩子們也從鄰居家拜年回來了,其實拜年也是一種相看,特別是大娘子和大少郎君都到了說親的年紀,二郎君為此操碎了一顆“慈父心”。一家人到齊簡單地吃了朝食。車伕們早已準備好了車馬,一吃完飯大家就出發回顧家灣。今年該五郎君留下來看家,其餘人都要回鄉。他將六郎拜託給妻主。一出門,顧玉兒把六郎扔給大郎君,於是大郎君、顧孟縈和六郎坐一輛車,大郎君讓白芷在一旁幫忙照看。顧玉兒帶著二郎君、大娘子和大郎坐了一輛最豪華的大車,大郎君的馬車緊隨其後,隨後是三郎君和四郎君及三位少郎君的馬車,只帶少數幾個僕人,他們帶著禮品分坐了兩輛車,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前往顧家灣。
那是顧家族人聚集之地,顧家目前的族長是顧玉兒的大姨,顧玉兒大姨是嫡長女,繼承了顧家在顧家灣的家業,成了顧家的族長。顧孟縈的奶奶是庶出,娶了個年長十多歲的夫君,夫君帶來了大量的嫁妝,分家單獨立戶後,他又給妻主納了兩個能幹的側夫,大家齊心協力,在龍陽縣經營出一大片家業,比顧玉兒大姨繼承的家產還多。為此,每年返鄉祭祖都要帶大量的禮品分發給族人。
顧家灣離縣城約一個時辰的路程,很快就到了顧家灣。一進村就看見一大群人等在村口,顧玉兒的馬車還沒進村,就有人跑過去告訴族長。顧玉兒和大郎君的兩輛車子一直駛進院子裡,其他人的馬車都停在外面寬敞的地方。顧孟縈在視窗看到一個慈祥的老奶奶站在正堂門口笑著看著他們,大郎君悄悄告訴顧孟縈說這就是大奶奶。看著他們從馬車上下來,和他們笑著打招呼。顧孟縈規規矩矩地給大奶奶磕了頭並祝她新年吉祥,福壽安康。大奶奶很高興地扶起顧孟縈,說她是個好孩子,病好了,看著也機靈了。單給她拿了個小銀元寶,顧孟縈開心地收下了。顧玉兒和她大姨感情挺好,一點兒也不生疏。和堂姐及堂妹關係也不錯。
顧玉兒讓管家將帶回來的禮物搬進院子裡,拿出幾匹顏色不同的絲綢遞給大姨和姐妹們,將絳紅和靛藍的兩匹軟綢布遞給她大姨。又拿出兩匹細軟的精織棉布給她大姨說讓她裁製裡衣穿,既軟和又吸汗,最適合當裡衣了。大奶奶笑地合不攏嘴,忙誇她孝順能幹,又問她今年生意如何?坐定吃茶,一陣寒暄,族長看人到的差不多,就宣佈開宗祠,帶著全族人去了顧氏祠堂。
顧氏祠堂位於顧家灣的西北部,位置比較高,看著莊嚴肅穆。外面的場地很大,已經有人在忙碌的擺桌子和凳子了,看來一會兒祭祀完大家還要一起坐下來吃飯。
顧家灣人數不少,但由於女子為家主,女子本就稀少,所以很難形成大家巨族,這也是統治者的高明之處。女子因稀少而繼承香火,所以一般家族都不會太大,男子人數雖多,但成年後都要嫁人,女子娶夫,生的女孩畢竟有限,家族不會快速繁衍發展。一般很難形成特別大的世家巨族來影響政治,家族小而分散,反而更有利於統治和管理,所以這一百多年才會一直和平發展,少見爭端。顧孟縈想起看過一則大家族的故事是說唐宋朝時期有江州義門陳氏聚族而居,創造了3900餘口、歷15代、330餘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和諧共處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觀,是中國古代社會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長、團結最緊的和諧大家族,成為古代社會的家族典範而名動朝野。後宋仁宗在文彥博、包拯等重臣上疏建議下,將義門陳氏族人分遷全國72個州郡144縣),分析成大小291莊另加43官莊共334莊)。從此,一門繁衍成萬戶,萬戶皆為新義門。這在大瞾是不可能的。一家有四五個女兒的並不太多。很多未生女兒的家庭還需要過繼自己兒子的女兒,或者從姐妹的女兒中過繼,這樣家族就更分散了。家裡女兒多的,女子娶滿夫郎,父母在世的時候分不分家看父母的主張,父母過世之後,一般很快就分家了,這樣可減少家庭矛盾。官府對女子的保護是方方面面的,女孩一出生就要到官府報戶口並領取獎金,獎金雖然不多,但添喜慶。女子長到六七歲,可去女學讀書,還可以科考從政,比較自由。除了叛國和謀反,女子一般是不會判死刑的。女子犯了重刑罪,會被判到女樓服刑,終身不得贖。根據犯罪輕重,在女樓裡服役的年限也是不同的。在女樓裡女子是沒有自由的,還要不停地給金主生孩子。沒有孩子的家庭或退伍老兵及喪偶鰥夫只要出得起拍賣價格就可以要求女樓的女子給他生孩子,孩子生出之後就會被人抱走,母子從此不相見。女樓里老了沒有生育能力的女子會被送到紅樓裡接客,每天要接多少客人,都是要完成任務的,一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沒有獨處的時候,和平民女子的嬌寵生活相比真是地獄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言歸正傳,顧家族長帶著大家開祠堂,顧孟縈數了一下顧家灣顧家有多少女子,一數發現還真有不少人,竟然有三十多位成年女子,還有不少未成年的女孩,看來顧家家族著實不小,這些成年女子每人至少娶夫郎3位,再生七八十來個孩子。每家人都不少。祭祖是女人的事,男人只能站在外面候著。
每個女孩子被自己的母親領著學習祭祖的事宜,為自己以後成為一家之主做準備。先由族長說一篇之乎者也長長的祭詞,顧孟縈聽著大概是敘說先祖們光榮的歷史,請先祖們來享用後人的祭祀,又請祖先們保佑後人興旺發達。然後焚香燒紙,磕頭祭拜。一通下來,顧孟縈有些頭暈腦脹,沒睡好,腦瓜疼,在外面只能忍著。好在沒有忍耐多久,祭祀就完成了。她又跟著母親出到院子裡,然後大家相互寒暄,彼此問候新年好。相互打探誰家小娘子該說親了,誰家親戚有合適的小郎君,基本上沒顧孟縈什麼事。沒有人給顧孟縈介紹該怎麼稱呼這些族人,她乾脆就當木頭,放空腦子,笑話裡說一個女人等於500只鴨子,這院子裡好幾萬只鴨子,嘰嘰哇哇,顧孟縈偶爾聽一耳朵,覺得太吵。不離她母親左右,她知道母親雖不喜歡她,但也不至於害她,畢竟她也是她的孩子。然後不知是誰說到顧麗萱的年齡不小了,該成親了,總不能等到官配吧!官配可沒有什麼好郎君,嫁不出去的郎君和娶不到夫郎的女郎才輪到官配,都是有各種問題的。以顧麗萱的出身和長相肯定不會娶不到夫郎,但看娶什麼樣家世的夫郎罷了。顧孟縈在母親身邊聽她說道“萱兒樣樣都好,她已經過了童生試,將來還要考取功名。一家有女百家求,這正夫的出身,對將來孩子的影響可不小,要仔細挑,我們還得再選選。”
“你家萱娘年齡不小了,又是庶女,就是要仔細挑選,也得加緊了。”一個高高壯壯的女子說道。
“庶女又怎麼了,她是長女,將來一樣可以繼承家業。”顧玉兒道。
“那怎麼可能?你家大郎君第一個就不會同意,你們又不是沒有嫡女。這嫡庶尊卑可不能亂,一亂家就亂了。”一個矮胖的長者道。
立馬有人附和說“大姨說得有道理,不是看不起庶女,而是人一出生就定了身份,律法一早就定好了。嫡長女繼承絕大部分家業,如有嫡次女可繼承三成家業,庶女可酌情分得部分家產,各家看情況不同而定。沒有嫡女的,庶女才可能繼承家業。”
“我正和我家大郎君商量讓萱娘記到大郎君名下成為嫡女,也能更好的說親。”顧玉兒又道。
“玉兒,你是酒喝多了燒壞腦子了吧,你家大郎君有自己的嫡女,根本不可能讓萱娘記到自己名下,再說萱娘一旦記到大郎君名下,就是名正言順的嫡長女,嫡長女將來要繼承家業,那萱娘繼承了家業,他自己的縈娘怎麼辦?我看縈娘病已經好了,開了春也該上女學了。聽大姨一句勸,這種事千萬別做,是亂家之源,傷夫妻情分。”矮胖長者又道。
顧孟縈看到顧麗萱憤恨地掃了她一眼,那眼神就像鋼刀刮過冰面,然後轉瞬即逝,嬌笑地對長者道“大奶奶您別誤會我娘,她就是出於對我的愛護,想著讓我憑著嫡女的身份能找幾個好一點的夫郎,將來妹妹娶夫繼承家業,我的日子能好過一些罷了。都是出於對女兒拳拳愛護的慈母心。”
顧孟縈心道,對你是愛護,但也不能損害別人的利益,而且如果她記在爹爹名下,又不繼承家業,那就是想騙婚。顧孟縈可不認為她僅僅是想記在爹爹名下好說親。這一旦上了族譜,再到官府備案,律法上就承認她是名正言順的顧家嫡長女,未來的繼承人。
顧孟縈看到這幾個夫人相互看一眼,心中一片瞭然,心照不宣地避開了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