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顧雲謹奏,丞相李年於元歷五年赴揚城賑災之際,勾通糧商,以陳年爛谷充新米,侵吞白銀五十萬兩。此事為前任戶部尚書袁樊在獄中所供,他掌握的證據也確鑿。臣懇請皇上徹查此案,若情況屬實,按大周律法以貪汙、瀆職的罪嚴懲李年李大人。”
顧雲俯腰,手捧摺子於朝堂上說出這番話。
他此言一出,群臣議論紛紛,連皇上劉瑾都沒想到顧雲會在早朝時來這麼一出,顧雲事先都沒和他商量稟告的。
而丞相李年聽後則怒不可遏,指著顧雲譏諷道:“你、你一派胡言!本相何時做過這樣的事,又不是你顧大人,拋妻屠村的。”
他又面向上位:“皇上,這定是顧雲對袁尚書嚴刑逼供,逼他攀咬臣的。臣是清清白白的,皇上切不可聽信顧雲的讒言。”
顧雲不慌不亂應道:“是不是讒言,查一查便知。李大人口口聲聲稱自己清白,想必也是會贊同徹查的?”
他轉頭:“皇上,臣和丞相都懇請徹查此案。”
李年大驚失色:“你你你,我何時說過徹查的?”
他又忙對皇上道:“皇上,臣不畏懼被查,只是此事距今已久,揚城賑災也早已順利完成,此時再查未免興師動眾、勞心費力。而臣和顧大人素來不和,此事說不定是他刻意安排針對,臣懇請皇上勿理此事。”
太尉顧雲說要查,丞相李年說不查,接下來朝堂內支援二人的形成了兩派,這些人也分別是他們的人,大殿內一時爭得不可開交。
“好了,吵吵鬧鬧的像什麼樣子?”龍位上劉瑾不悅道,一句話就平息了下面的騷亂。
但顧雲既然將這事以奏摺的形式呈上來了,劉瑾不可能不去查的,否則未免視朝紀於無物,可他也不能真查……
於是,劉瑾想了想道:“那就讓禮部尚書秦天去查這事罷。”
皇上此話一出,顧雲可是深深的失望了。別人不知,他可是曉得,禮部尚書可是李年的人,讓李年的人去查李年,最後只能是什麼查不出來。那個老賊還是毫發無損。
他心內暗嘆:皇上穩政有道,治國卻是不足……
而丞相李年聽到這話,臉上露出喜色道:“皇上英明。讓秦大人盡管查吧,臣身正不怕影子歪。”
他這話說的大義凜然,但若查他的人換成顧雲的人,想必他一定笑不出來罷。
至此,顧雲費心一個月嚴刑審人、用來制掣李年的一個大籌碼就這樣作廢了,他袖中的手抓握成拳。
下朝後,皇上將顧雲召至後室,問他:“你怎麼突然弄這麼一出,事先都不和朕說一聲?”皇上的話裡有淡淡的不悅。
可顧雲心裡也很不爽,但他不能對皇上發作,只能低頭道:“我臨時找到丞相貪汙的證據,一時高興,未免急躁了些,沒提前和皇上說是我的錯。”
明明一直以來是劉瑾讓顧雲打壓李年,甚至於暗示他一定要扳倒那個手的伸太長的老家夥,可現在顧雲找到了那人的罪證,劉瑾又打馬虎眼放過了他。這事怎麼看都是劉瑾做的不地道。
劉瑾也發覺了這點,他拍著顧雲的肩,緩和了口氣道:“好了,朕沒怪你,你也是按朕的旨意辦事。只是現在還不是讓李年倒臺的時機,而且他畢竟也是朕的姨夫。”
顧雲卻嚴肅道:“皇上現在顧及著親戚情分,手下留情,日後讓他擴張到一手遮天,一切可就為時晚矣。臣言盡於此。”
劉瑾聽了他的話後臉僵了一瞬,隨後又打著哈哈道:“朕知道了。”
劉瑾突然玩笑著問顧雲:“丞相最近是不是得罪你了?你這樣把他往死裡整?”
顧雲垂下眼道:“沒有,皇上多慮了。”
“沒有嗎?哦,那可能真是朕多想了。”
顧雲走後,屏風後走出劉瑜,他方才一直在後面聽二人的談話。他也不解的問劉瑾:“皇兄不是一直嫌姨夫管太多,讓皇兄不得自由嗎?怎麼不讓顧雲弄走他?”
劉瑾看了一眼稚嫩的弟弟道:“丞相倒了,誰來制衡顧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