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的寒流襲擊著地球上的角角落落,任何生命都不能倖免,當人類面對嚴寒進行爭分奪秒的全球救援時,那些世界各地的野生動物此時的處境幾乎陷入了絕地,它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向溫度更高的地方遷徙,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一直不停的遊,不停的遊,向著水溫更高一點的赤道附近不停的遊,它們希望可以在哪裡躲過這個寒冬。
北極地區的北極熊沒有直接傻乎乎的去冬眠,它們彷彿已經預料到了這個冬天不一般,紛紛離開北極向著南方前進,南極地區的企鵝也紛紛離開自己的居住地向著北方溫暖的區域移動,他們雖然可以輕松抵禦零下70度以下的氣溫,但是面對著超過極限的嚴寒,它們也唯有向前走、向前走尋找更暖和的生存空間。也最終上演了一幕在地球上從未發生過的情景,北極熊遇到了企鵝,企鵝成了北極熊捕獵的物件。
如果說北極熊和企鵝以及眾多的海洋生物僅僅是遭受到嚴寒的侵襲,不得不離開自己長期生活的家園進行遷徙的,那麼它們是幸運的,至少它們還能找到一塊能夠生存的土地和水域。相對它們而言,世界上其他的野生動物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尤其是那些身處熱帶的野生動物,零下的氣溫對它們來說就是無法逾越的天塹,漫天的大雪覆蓋了大地,刺骨的寒風吹透了它們的皮毛,草食性的動物找不到可以吃的植物,肉食性的動物被嚴寒凍得伸不開腿爪,沒有力氣進行捕獵。
在南非的大草原上一頭本來威武雄壯的獅子,緩緩的在雪地上走著、走著,步履維艱的走著,它已經好幾天沒有吃到過食物了,寒冷的天氣凍得它瑟瑟發抖,走啊走,走啊走,終於在不遠處的雪地中,它嗅到了獵物的味道,那是一頭,不,應該是一群被嚴寒凍死的羚羊,它的眼睛冒出了許久不見的光芒,努力的、掙紮著向它的食物走去,當它走到那一群羚羊的身邊時,它努力的張開了自己的大嘴,露出了尖利的牙齒,它一口咬住一頭羚羊的大腿,想要撕下一塊肉,然而那可怕的氣溫令它使不出一點力氣,就在嘴邊的肉,它卻怎麼也咬不動,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慢慢的獅子嘴裡咬著它的獵物定格在了茫茫的雪原上,隨後羚羊和獅子被一陣一陣的飄散的大雪覆蓋了。在這罕見的低溫襲擊下,大量的野生動物成批成群的被凍死,嚴寒帶來的災難在地球上不停的肆虐著。
面對這種情況,人類能做的卻極其有限,在這種極度嚴寒的情況下,根本沒有可能修建能夠容納所有野生動物的保溫大棚,只能臨時騰出一些大型的建築,將那些無法自保的動物種群,救助可以令它們保持一個小範圍種群的規模,畢竟在地球上,它們和我們人類一樣擁有生存的權利,擁有種群繁衍的渴望,人類在抵抗嚴寒保證全球人民生命安全的情況下,能做的也只能是這些了。
地球上的人們在不停的和嚴寒進行抗爭的同時,在火星上工作和生活的科考隊員們也同樣無法躲過嚴寒的侵襲,向對於地球上極度的嚴寒,火星上的溫度更是低的可怕,在地球上北極和南極地區的氣溫降到零下70度的時候,火星上的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100多度。為了應對火星不可預測氣候和那些未知的危險情況,火星試驗站的開建之初就已經做了抵抗極限高溫和低溫的設計,火星試驗站可以抵抗設施80度以上的高溫和零下300度以下的低溫環境,科考隊員們的全防護宇航服可以抵抗零下200度的低溫和零上70度的高溫。所以低溫不會影響到可看隊員的正常工作。
經過了幾個月的科研探索工作,根據國際火星探索聯合指揮部的統一安排,科學家們將帶著他們在火星上採集的各種樣本返回地球。本來國際火星探測聯合指揮部在發射飛船送科研團隊來火星時候的最初方案是,科研團隊要在火星上生活和工作2年的時間,然後由下一批科研隊員們來集體他們的工作,然而面對現在地球遭遇到的危機,國際火星探索聯合指揮部決定,科研團隊先撤回地球,參與對極端氣候的研究和應對,這第一批的火星科研隊伍可都是世界先進科技領域的頂樑柱,面對危機地球上的人們需要他們的知識、需要他們的機智、需要他們腦海深處那無限的天馬行空般的思維。
在返回地球之前,海濤召集所有的隊員們開了一次總結會議,並向所有的隊員通告為何要提前返回地球的原因。
“各位同事們,我們來到火星工作已經有個多月的時間裡,大家不此勞苦的努力取得了優良的工作成績,我們收集了大量的火星各地的土壤和空氣樣本,繪制了部分火星的地圖,本來我們的工作要一直開展下去的。然而,大家都知道現在地球正在遭遇一場前所有未有的嚴寒的侵襲,國際火星探索聯合指揮部總指揮王新陽指示我們,現在即可返回地球,參與到應對這場危機的工作中。現在根據地球天文觀測部門的檢測,發現太陽的活動出現了異常,為了能夠更準確的探測和評估,現在地球上正在建設的一組超大型射電望遠鏡已經接近完工。王總指揮要求我們大家放下手頭的科研專案,回到地球共同應對肆虐的嚴寒。現在請大家在檢測一下飛船狀態和我們收集的樣本是否經全部裝載到了飛船上,檢查一下試驗站內部各設施裝置情況。如果一切正常,2小時後我們就要啟程回家,離開火星只是暫時的,我們以後一定會再回來的。”
會議很簡短,之後所有的科研隊員們紛紛投入緊張的工作,檢測組分別對“探索號”飛船和火星試驗站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檢測,其他的工作人員紛紛按照樣本的記錄冊對收集的樣本進行核對,生物科學家納爾巴.羅利拉赫.曼德萊在檢查的時候,突然想起了一件一件大事,那就是他在火星試驗站種植的一盆百日菊現在已經長出了花蕾,就快要盛開了。
“差點忘了把它帶上。”納爾巴.羅利拉赫.曼德萊邊說著,邊抱起他那盆寶貴的火星百日菊,小心翼翼的抱上飛船。
一個多小時之後,各小組向海濤報告著檢查情況。
““探索號”飛船狀態良好,隨時可以起飛。”檢測小組組長史密斯報告
“所有的土壤、岩石樣本已經全部核對完畢,都已經裝上飛船。”地質勘測小組組長尼古拉斯.哈恩報告
“所有生物樣本已經裝上飛船,包括我們那盆寶貴的百日菊”
生物科研小組組長納爾巴.羅利拉赫.曼德萊報告
“所有火星氣體樣本已經裝上飛船,沒有任何遺漏。”火星大氣檢測小組組長拉瑪努賈姆.森報告
“火星試驗站所有設施裝置以及火星太陽能發電試驗裝置一切運轉正常。”太陽能發電站實驗小組組長李羽靈報告
“所有的生活物資和飲用水已經進行了超低溫冷凍存放,保證500年不變質,下次回來接著用。”保障組組長方大偉報告
“所有隊員的身體狀況良好,具備承受飛船起飛加速度的能力。”醫療保障組組長安格拉.多羅特婭.艾美娜報告
“好的,所有隊員登船,登船之後做好起飛前的準備工作。”海濤下達了登船的指令。
所有的隊員陸續登船,之後來到自己的房間,做到起飛座椅上,座椅立即啟動了全自動安全鎖定系統,將科研隊員們穩穩的固定在座椅上,之後醫學家安格拉.多羅特婭.艾美娜透過感測器再次對科研隊員們的身體狀況進行檢查,之後透過通訊器向海濤報告。
“劉海濤隊長,現在所有隊員身體狀況良好,可以起飛。”醫療保障組組長安格拉.多羅特婭.艾美娜報告
“起飛。”隨著海濤的一聲令下,“探索號”自動返回系統啟動,飛船緩緩起飛,逐步加速飛出火星大氣層,飛出火星軌道,向著遙遠的家“地球”飛來。
飛船進入平穩飛行之後,海濤透過廣播通知所有的隊員們離開起飛座椅。
“親愛的同事們,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飛向地球的軌道,我們正在回家的路上,現在大家可以離開起飛座椅,一起到飛船大廳來,我們討論一下下一步的工作。”
就在所有的隊員離開起飛座椅前方大廳的時間裡,海濤向遠在地球的國際火星探索聯合指揮部的地面控制部報告飛船的情況。
“地球指揮部,我是“探索號”飛船,現在“探索號”飛船已經安全起飛,平穩進入了火星至地球的弧形軌道,目前“探索號”飛船正在以每秒220公裡的速度,返回地球之中,所有隊員的身體狀況良好。----火星探測隊隊長劉海濤。”3分多鐘之後,王新陽看到了海濤發回來的資訊,立即讓工作人員回電
“探索號”飛船火星探索隊,我是地球指揮中心,很高興看到你們踏上了回家的旅程,接下來你們一定要注意安全,祝願你們早日回到家,回到地球。我把現在地球各地的溫度和對太陽的監測情況發給你們,你們研究和討論一下----國際火星探索聯合指揮部總指揮王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