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半年多的科研試驗,第一組可以應用於試驗的核燃料棒被製造了出來,所有的監測資料都顯示,這種配比的核燃料具有超強的穩定性,而且輸出的功率相對有此前的核燃料有了一定的提升,根據設計標準和檢測的資料,它所提供的能量輸出可以將飛船的極限速度提升到200公裡每秒。
劉海濤和他的科研團隊帶著他們的科研成果和資料資料,一起來到了國際火星探索聯合指揮部,王新陽已經組織了各領域的專家在會議室等待他們的到來。進入會議室跟大家打過招呼之後,劉海濤就把資料資料展示給了大家,並向在場的所有專家進行詳細的介紹。
“經過半年以來的上千次計算機模擬和對撞機試驗,我們最終設定出了目前最為合理的和同位素配比,研製出了最新型的核燃料。這種加入了兩種最新的核同位素“鐶”和“鈫”的核燃料較此前我們所使用的核燃料能效比有了較大的提升,它的極限輸出功率可以把飛船的速度提升到200公裡每秒以上,而且這種新的核燃料的穩定性極強,按照我們的試驗資料,新型燃料可以在極限能量輸出的情況下保持幾千小時而不出現失控的情況。而且它的開啟關閉就像我們開關水龍頭一樣的穩定,我們進行了連續上千次開啟、關閉,再開啟、再關閉的試驗,均未出現異常反應。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新型燃料完全可以投入使用,推動我們火星試驗站的建設,以及下一步火星太陽能發電基地建設。”
“不錯,從試驗的整體資料分析來看,新燃料確實達到了實際使用的標準,為了火星試驗站的建設,為了人類的空天探索事業,在場的各位專家有什麼想法盡管提出來。”王新陽向在座的各國專家說道。
“我的想法是,既然新燃料的穩定性已經得到了確認,我們就應該馬上付諸於實用。現在“未來號”已經透過各項檢測維護總裝完成,它的同型號飛船“探索號”也已經完成了總裝,只等新燃料了。”飛船總裝基地負責人吳春剛說道。
“對,吳先生講的很對,我們應該立刻給“未來號”“探索號”安裝燃料,把剩餘的火星試驗站的分元件由“未來號”運輸,火星太陽能發電站的分元件由“探索號”運輸,還有應該把我們送到火星上去,等著一天,我都等了好多好多年了。”來自印度的化學專家拉瑪努賈姆·森說道。
“森,我不同意你的意見,雖然我也迫切的想馬上就飛到火星上去,但是,新燃料畢竟還沒有進行過飛行驗證,我們應該像上一次一樣,首先發射一艘飛船運輸火星試驗站的分元件,飛船成功返回之後,我們在達成飛船前往火星。”來自日本的山口佳慧子說出了他的意見。
“我同意佳慧子小姐的方案,畢竟人類的空天探索事業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完成,它必將是一個漫長而無限的追求,我們應該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完全沒有必要急於一時,雖然我現在也是心急火燎的想趕快飛到火星上去,我都他奶奶個爪的急死了。噢,抱歉各位,我說粗話了,實在不好意思。”來自德國的醫學家安格拉·多羅特婭·艾美娜風趣而又嚴謹的說道。由於幾十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經濟的領跑者,又是世界和平事業的推動者,中華文化已經影響了世界各國人民,漢語也成為了世界第一大語言,世界各國將漢語作為了學生的必修課程,現在全世界70多億人口中,至少有50億人以上能夠熟練的掌握漢語,說出一口標準的紐約普通話、倫敦普通話、莫斯科普通話……所以現在的會議既不需要翻譯,也不會有人聽不懂,就連一向以呆板著稱的德國人都能熟練的使用成語和俏皮話。
艾美娜的一句他奶奶個爪的把會議室裡的各國專家瞬間都逗樂了,笑的前仰後合,一項嚴肅且嚴謹的艾美娜居然脫口而出了一句粗話,大家怎麼能不被逗樂呢。王新陽也被艾美娜逗得哈哈大笑,但隨即他就恢複了情緒,並讓大家安靜下來,宣佈他最終的決定。
“各位請安靜一下,艾美娜你真是太可愛了。我們就按照佳慧子小姐的意見來做吧。吳春剛同志散會後馬上回總裝廠為飛船裝配新燃料,然後“探索號”送往發射場。發射場的同志們立即開始裝置的檢測工作,並做好相應的電力調控。”王新陽分派著任務“火星試驗站研製基地立即把剩餘的分元件送到發射場,準備裝進“探索號”飛船。其他的各部門的專家團隊立即把最近的飛往火星的時間視窗計算出來,確定火星的實時位置。好了各位分頭行動能夠吧。”
會議結束之後,劉海濤和他的團隊跟隨吳春剛來到飛船總裝基地,協助工作人員給飛船裝配新型燃料。燃料裝配完成之後,“探索號”飛船被吊裝上了巨型的特種運輸車,向發射基地開去。與此同時,火星試驗站研製基地把火星試驗站的分元件注意的裝車,運往飛船發射場。飛船發射場的工作人員則迅速的進行著各項飛船發射前的檢測工作,並與各部門協調做好電力儲備。
2077年3月16日,“探索號”飛船運抵發射場,火星試驗站的分元件也運來了,工作人員開啟“探索號”的艙門,將分元件一件一件的裝進貨倉,固定好,然後關閉飛船艙門,確定無誤之後,飛船被運送到發射軌道旁,舉行的吊裝裝置將“探索號”吊起穩穩的放進了發射軌道。檢測人員再次開啟各項檢測裝置對飛船和超導電磁推進器進行系統的檢測,所有的檢測工作完成之後,所有發射前的準備工作全部完成,發射場立即向總指揮王新陽彙報發射場準備完畢的訊息。
“報告總指揮,“探索號”飛船和超導電磁推進器的檢測最後監測工作完成,電力儲備充足,發射場準備工作完畢,隨時可以執行發射任務。”發射場負責人魏同心說道。
“好,隨時保持發射狀態,等待命令。”王新陽回答到
此時,進行軌道計算和火星位置確認的工作組也完成了各項“探索號”前往火星的資料計算,將資料包告遞了上來,專家組經過仔細的審核之後,認為“探索號”發射的時機已經成熟,確定了“探索號”發射的具體時間。
2077年3月17日上午10:00,“探索號”發射時間慢慢臨近,各國的媒體記者齊聚發射場和指揮中心,全世界眾多的人們透過電視、電腦、手機關注著“探索號”的發射工作。鼓勵和加油的評論在網路上飛速的傳播著。
“探索號加油,火星就在不遠處。”
“給我一艘飛船,我也要去火星。”
“祝願探索號飛船火星之旅,順風順水,順心如意。”
“人類的未來,人類的探索,火星我們來了,下次再去記得給我留個座位,我一定按規定乘坐,決不會逃票的。”
“我要去火星啊,我要去火星,我是即有時間,我是又有錢,多少錢一張票,隨便開價,哈哈哈”
10:16分各單位最後一次彙報了實時的監測情況,隨著王新陽下達了發射指令之後。電力充沛的超導電磁推進器瞬間啟動,把“探索號”送進了太空進入了地球近地軌道。隨即“探索號”啟動核動力超高壓迴圈式推進系統,飛船逐步的加速轉軌進入地球靜止軌道,十幾秒之後再次轉軌進入前往火星的軌道,核動力超高壓迴圈式推進系統全力加速,很快“探索號”實現了此前“未來號”沒有達到過的極限速度220公裡每秒,向著火星風馳電掣般的飛馳而去。
一切正如劉海濤和他的團隊預料的一樣,新燃料不僅僅保持了超強的穩定性,而且提供了更加強勁的動力,僅僅用了不到90個小時,“探索號”就完成了7300多萬公裡的飛行來到了火星。進入火星靜止軌道之後,“探索號”與火星試驗站取得了資料互通,確定戶型試驗站的具體位置之後,首先轉軌進入距離火星120公裡火星近地軌道,保持平穩的速度向火星試驗站位置的降落視窗飛去。這一次“探索號”由於裝配了新燃料,不在像上次一樣在近地軌道逐個投放火星試驗站分元件,而是要直接降落到火星上卸下分元件,然後自行升空。而先前在地球上採用超導電磁推進器是為了節約燃料,等下一步火星的太陽能發電站建立完成也會隨之建設超導電磁推進器發射場,能省就省,這是居家過日子的必備技能,同樣適用於人類進行的空天探索工作。
在臨近降落視窗時,“探索號”開始減速,它要以較慢的速度計入火星大氣層,以免超快得速度飛船與大氣摩擦産生高溫出現黑樟,地球北京時間2077年3月21日淩晨5點16分,“探索號”進入火星大氣層,向著火星試驗站不遠處的降落場而來,5點20分,“探索號”成功的在火星上降落,隨即“探索號”開啟艙門,固定火星分元件的自動裝置立即啟動,一個一個的釋放著火星試驗站分元件。
分元件一件緊接著一件的離開“探索號”的貨倉自動的向試驗站開去,經過了2個多小時的對接,人類火星試驗站完成了所有分元件的對接。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到來了,人類歷經十多年追求的目標,終於在今天實現了,2分多鐘之後,火星試驗站完成建設的實時畫面傳回了地球。國際火星探索聯合指揮部所有的工作人員無不振臂高呼,許許多多的老科學家們激動的老淚縱橫,就在同時人類完成了火星試驗站建設的資訊透過網路傳遍全球,世界人們為之歡呼和慶賀,全世界掀起來一波又一波歡樂的浪花,在這一刻全世界成為了一片歡樂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