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止於智者,但是這句話似乎不適用於媒體。
現代媒體似乎是哪熱門就報道哪,總之就是為了儘量博眼球,這樣可以賣出更多的報紙。
對於東方的產品,大家還是更多的選擇看熱鬧,因為代入感並不強。
訊息繼續醞釀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知道了這個訊息,可正是因為訊息傳的越來越廣,一些真正的消費者開始為印花鳴不平了。
“不是吧,印花地磚存在有這種問題嗎?我怎麼不知道,我們家用的就是他們的瓷磚,質量挺好的呀!”
一名印華地磚的消費者,在上班的過程當中,與同事閒聊了起來,對他的同事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你是不是印華地磚的託呀?”同事非常驚訝的問道,因為在這種媒體導向且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普通人的思維,很容易被媒體所誤導,很明顯,他的同事已經被報紙誤導了,所以才非常驚訝。
“我們認識這麼久還沒見過我為誰做過託嗎?”這名消費者為同事的表現感到憤怒,但是他知道憤怒無濟於事,只好反過來問。
他的同事想了一想,大家也是相識多年的,從來沒有聽說過自己的同事會成為誰的託,而且同事之前裝修他也是知道的,那個時候人家也有說過,他用的就是印花地磚。如此看來,還真的不是託了。
“難道說報紙上都是瞎忽悠了?”
這名消費者對於同事的轉變感到非常滿意,他決定邀請同事到自己的家裡去吃飯,順便觀察一下自己的地磚,“你要是不信的話,可以到我家去看一看就知道誰對誰錯了!”
“好,晚上一起去!”同事爽快的答應了。
晚上。
“好像是瓷磚的質量還真的不錯,可是你你說服我好像也沒有用啊,現在整個歐洲市場都在譴責印華地磚。”同事酒足飯飽之後,葛優躺躺在沙發上,邊剔著牙邊說道。
“也是,我們人微言清,改變不了報紙上的言論,但是我可以改變我身邊人的看法呀!”這名消費者的信念非常堅定,他認為他自己只是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俗話說吃人的嘴短,他的同事寬慰了兩句:“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那就足夠了!我會幫你宣傳的,加油!”
這種情況在不少消費者身邊都發生了,可是他們改變不了主流,整個社會還是在討論這件事情。
直到有一天,一個經銷商向報紙提供了一些證據。
《泰晤士報》編輯部。
“傑克,快來看!”一名編輯照顧招呼的招呼著他的同事,非常驚奇的呼喊道。
“比利,發生什麼大新聞了?”傑克湊過頭來,一臉不解的問道。
比利將手中的照片拿給了傑克,得意洋洋的說道:“自己看吧!”
傑克接過來照片看了看,可是他仍舊看得滿頭霧水,這都是什麼玩意兒?一大堆的照片與單據,“我不是看得很懂!”
比利笑呵呵的說道:“沒看出來嗎?我相信這一定是明天最勁爆的新聞!”
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