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的清晨,天才矇矇亮,林暮秋已經在校門口等待。他帶了一個小揹包,裡面裝著換洗衣物和一些必需品,心情既緊張又期待。這將是他第一次作為天機局成員參與實地任務,儘管只是一次“適合初學者”的考察。
準時七點,一輛普通的黑色SUV停在了校門前。車窗降下,露出蘇雨晴那張熟悉的面孔。不同於訓練時的嚴肅裝束,今天她穿著一身休閒裝:深藍色的牛仔褲和一件簡單的白色T恤,頭髮隨意地紮在腦後,看起來像普通的年輕人。
“上車,”她簡短地說,“路上要三個小時。”
林暮秋坐進副駕駛,發現後座上還有一位中年男子,正專注地操作著一臺特殊的膝上型電腦。
“這是王工程師,”蘇雨晴介紹道,“負責這次任務的技術支援。”
王工程師友好地點點頭:“你就是林暮秋啊,聽說你的能力很特別。期待看到你在現場的表現。”
車子駛離燕京,向河北方向行駛。一路上,蘇雨晴向林暮秋介紹了此行的任務細節。
“這是一處最近由建築工地意外發現的古代遺址,初步判斷可能是漢代或更早的地下建築。有趣的是,工地的挖掘機在接近某個位置時全部失靈,電子裝置也出現干擾。這些都是源力場存在的典型跡象。”
“我們的任務是什麼?”林暮秋問道。
“首先評估遺址的性質和重要性,”蘇雨晴回答,“如果確認存在古代源力裝置,我們需要確保它的安全,防止未經授權的人接觸。同時,收集可能的資訊和樣本進行研究。”
王工程師補充道:“我負責檢測和記錄能量波動,以及必要時的緊急處理措施。你的任務,林暮秋,主要是利用你的感知能力幫助我們找到關鍵區域和物品。”
旅程中,林暮秋透過窗外不斷變化的景色,開始思考這個隱藏在普通人視野之外的世界。各種問題在他腦海中盤旋:為什麼這些古代技術會失傳?現代政府是從何時開始意識到並研究這些現象的?全球其他組織又在追求什麼樣的目標?
“你在想什麼?”蘇雨晴突然問道,打斷了他的思緒。
“只是在想關於古代源力技術的事,”林暮秋回答,“如果古人真的掌握了這麼先進的能量系統,為什麼沒有更多的歷史記載?”
“有記載,只是形式不同,”蘇雨晴說,“古代文獻中的丹道、風水、七星術等,都是對源力技術的描述,只是用當時人能理解的語言表達。後來隨著科學興起,這些被視為迷信而被忽視。”
王工程師笑著補充:“再加上歷史上的多次文獻焚燬和戰爭破壞,很多直接記載已經丟失。現在我們能找到的多是間接證據和殘留的實物。”
三小時後,車子駛入一個小鎮,然後沿著鄉間小路來到一處被臨時圍欄封閉的建築工地。現場已經有幾輛車和一些穿著制服的工作人員,看起來像是當地文物部門的人員。
蘇雨晴向他們出示了某種證件,對方立即放行並提供了引導。林暮秋注意到,這些人對天機局似乎既敬畏又不太瞭解,只知道這是某種高階別的政府特殊機構。
“記住,對外我們是國家文物鑑定專家組,”蘇雨晴低聲提醒林暮秋,“普通考古學家只負責常規文物,我們負責處理。。。特殊情況。”
工地中央有一個大坑,顯然是機械挖掘的結果。坑底露出了一個看似普通的石砌拱門,但即使在陽光下,入口處也顯得異常陰暗,彷彿光線被某種力量吸收了。
“有感覺嗎?”蘇雨晴問林暮秋,同時王工程師開始設定他的裝置。
林暮秋閉上眼睛,集中注意力。立刻,他感受到了一種微弱但穩定的能量波動,從地下結構散發出來。這種感覺既熟悉又陌生,與他在橫斷山脈洞穴中感受到的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有源力場存在,”他睜開眼睛說道,“但感覺。。。很平靜,像是睡眠狀態。不像是防禦系統,更像是某種儲存或休眠裝置。”
王工程師看著他的讀數點頭認同:“能量波動很規律,沒有攻擊性特徵。初步判斷是安全的。”
三人換上特製的防護服(看起來像普通的工作服,但據說能提供某種能量遮蔽),戴上頭燈,開始下到坑裡。蘇雨晴走在前面,警惕地觀察著周圍;林暮秋在中間,集中精力感知可能的源力波動;王工程師在後面,不斷記錄資料。
穿過石拱門,他們進入了一條狹長的隧道。牆壁上有模糊的壁畫和一些奇怪的符號,隨著頭燈光線的移動,這些符號似乎在微微發光。
“這些符號。。。”林暮秋輕聲說,“它們在記錄能量流動的路徑。”他不知道自己為何能理解這一點,這些知識似乎直接從符號傳遞到了他的意識中。
“沒錯,”蘇雨晴看起來有些驚訝,“這是古代源力導引系統的一部分。它們指引能量沿特定路徑流動,類似現代的電路圖。你是怎麼知道的?”
“我。。。不確定,”林暮秋誠實地回答,“這些符號好像在直接告訴我它們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