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肅,呂布同鄉,五原郡人。生平當中,幹過最耀眼的事兒,就是忽悠了呂布殺了哎呀老爹丁原,投靠了董卓。而且,這事兒還是《三國演義》裡的,不靠譜兒。
正史上,只記載了他協同呂布誅殺了董卓,後隨呂布一共攻打牛輔,兵敗被呂布所殺。如此簡單,懶得沒有多費一絲筆墨。
所以,馬超對於王允非要拉攏李肅來參與這誅董的大計,十分不解。怎麼想,馬超都覺得王允把事情弄複雜了,把李肅牽扯進來,然後又專門非讓呂布去遊說李肅。當然,專門找呂布來做遊說以理解為呂布和李肅是同鄉,有些交情,但為什麼偏偏要扯李肅進來呢?
去郿塢騙董卓回長安的事情,呂布也以做啊?而且,效果絕對要比李肅那個不起眼的家夥做得好。
因為呂布和董卓鬧過些小矛盾,擔心董卓不信任呂布?
不能,一來王允只看出呂布對董卓有反意,還不知道呂布給董卓帶綠帽子的事兒。二來這件事情事關重大,多一個人知道就多一分洩露的危險,王允又怎知這臨時找來的李肅信不信得過?
難道這李肅是王允的手下?
這樣一想,馬超真的有些懷疑:王允、呂布、李肅這三人是老鄉,若說王允跟老狐貍神不知鬼不覺勾搭了李肅這樣一個小角色,馬超是絲毫不懷疑的。問題是,就算李肅是王允的手下,王允也沒必要非讓李肅去騙董卓啊?
“是當年勸誘將軍投靠董卓的李肅?”馬超故意裝作不知,向呂布問道:這個時空,馬超已經打聽過了,是李肅拿了皇詔,勸呂布殺了丁原來投靠董卓的。但訊息畢竟是探聽出來的。還是由呂布親口證實一番為準。
“不錯,正是此人。今若不從某等大計,吾先斬之!”呂布憤然答道。只不過,最後一句話。卻是向著馬超和王允兩人說的。
馬超看呂布和王允的反應,心下了然,他已經明白這其中的奧妙了:這表面上看似有點糊塗的人事安排,王允也同樣有所暗寓。
說到底,其實是王允這狗娘養的仍然不太相信自己和呂布!
如果把所有事情都交給呂布去辦,那是將一切都押在這呂布身上了。而呂布畢竟還是和那董卓名同父子的,王允這老家夥總很擔心。萬一呂布會中途反悔不幹,甚至倒戈將自己一軍那完蛋了。
但是把李肅扯進來,又專門讓呂布去遊說李肅。這樣一來,既能夠讓呂布表示一下自己的決心。二來,最重要的,還能令呂布和自己在這件事情上無法回頭。
呂布自己清楚,既然親自遊說李肅加入這場計劃,那就是向李肅表明他是王允一派的。且已經下定決心要誅殺董卓。萬一事情出了差錯,比如李肅去到郿塢不騙董卓,反而向董卓告密,呂布自然也脫不了關系。所以呂布遊說李肅,那是不成功則成仁的。
而相對於馬超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馬超還曾為了家裡的侍衛,特意毒打過李肅一頓。這件事兒上,王允拉李肅進來,那馬超就只能一心一意綁在王允這老狐貍的戰車上,一損俱損不對,是背黑鍋他王允來,送死是自己和呂布去!
也因此,呂布知道王允要他遊說李肅時,才會對王允和馬超說這麼一句狠話:“今若不從某等大計,吾先斬之!”他這麼說,一來是向王允和馬超表示了自己的決心,二來也是知道這次遊說李肅的事情非常重要,決不能出錯。
狗日的王允啊!真是老謀深算算到家!
啥壞事兒他都想不露頭,啥好處他都還想一個人得了!天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兒?
“不行!此事事關重大,還是有呂將軍親自所為才好,多一個人知道,便多一分危險!”馬超憤然盯著王允說道。
這就是他跟呂布的不同,呂布離了王允就不能上位,而馬超不怕這個,大不了,他不幹了,跑回雍州當土皇帝去!
王允一驚,知道自己的小心思一驚被馬超看破,臉上頓時尷尬無比,正要解釋,卻聽呂布說道:“賢侄,此時還是讓李肅來辦為好。一來此人圓滑善辯,二來他官職卑微,不宜引起董卓的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