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義之二子也。
史公言,義不救儉於京,反乘機滅漢,轉兵坐視儉敗亡,借刀殺人,以奪帝位。先,儉陰謀洛,令洛險喪,至義怒,始有顏毅之禍。是矣,禍之行,咎由自取也,當警戒之。
大梁大康三年,太宗娶許氏雲起,立為後,廢三宮六院,出三千宮人,以配戰士。
大梁大康五年,太宗親徵川蜀,滅尹凱於成都,凱戰死,蜀定。
大梁大康七年三月,晉王子煜領捧日軍出雁門,太子洛領北地軍出瓦橋,太宗自領十萬禁軍出保州,三路並進,攻伐契丹。七月,三軍會戰於燕京城下,十月下城。
大梁大康九年四月,太子洛征伐遼東,得營州,契丹退往漠北。
大梁大康十年二月,晉王子煜攻滅夏國,國境推至湟水,祁連山,四夷來朝。
大梁大康十一年三月,時人稱晉王謀反,晉王避嫌,領十萬捧日軍西行,出玉門關。許後思子,亦亡出京城,不知所蹤。
大梁大康十五年冬,太子洛兵出蜀郡,滅大理;逾一年,滅蒲甘;又一年,滅暹羅。梁境南達南海獅城,南海諸國萬邦來朝。
先,洛聞母入大理,潛蹤而入,值大理王蠻橫,故而起了亡滅之心;繼而又聞母入蒲甘,驅兵從之,拈手滅爾;後轉暹羅,亦如是。三年始由安南迴,已拓地千裡矣!
大梁大康二十一年,有羅斯商人入京,言晉王在彼建華國,疆域遼闊,東至謙河,北至寒門極盡,西達多瑙河,南到黑、裡、鹹三海,都華京,治民千萬。
太宗遣使往華國,一年始回。
大梁大康二十三年,太宗禦駕西征,收西域諸國,冀與華國通,至瓦城始返。
大梁大康二十五年,契丹亂,太子洛乘勢滅之,又兩年,得漠北,始與華國通。
大梁大康三十年,太宗崩,太子洛繼位,是為武宗,年號永昌。
大梁永昌三年,武宗洛與華皇會瓦城,華皇,果晉王子煜矣!
兄弟會盟,痛哭流涕,洛問子煜遇親否?
子煜言,母許後曾行商於此,拯其於危亡之間,繼而得華河沃土,建華京城,兩年攻伐,諸國臣服。始得初建國家。後,母亦助子煜理國三載,漸複繁盛,四方俯首,拓地萬裡,稱霸西陸。
許後與子煜守七年,華國治如中原,著漢服,識漢字,行漢禮,說漢話,各處分設學堂,教習漢法漢文,諸族與諸軍士通婚,亦為漢人,比如中原,並無二致。
洛再問親之去向?
子煜愕然,謂之曰,五年前因思洛故,已東歸大梁。
洛與子煜遣人於道探查,數年無果。
後,聽聞西域商隊迷路昆侖,為一婦所救,帶至山谷,見一壯士互稱夫婦,郎才女貌,相得宜彰,宛若神仙。壯士指引商隊出得山谷,再回首相謝,雲霧繚繞,不複得見。
商隊間有善畫者,將兩人畫之成像,以示恩敬。武宗身側有見之畫像者,不由大奇,報與武宗曰,正是太宗與許後矣。
武宗召商人示像,果其父母,然,乃二十年前故像!
武宗大奇,命人往探太宗陵,開棺視之,空無一物。
洛與子煜數次遣使往昆侖探之,皆不可得,更不複尋得仙居山谷也。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