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義親領著十萬大軍一路北向,很快就光複了趙州、定州和保州,在涿州與其他部隊會合,他派出了崔明遠率領一部五萬人,攻打易州和蔚州,自己統領著十五萬大軍圍住到燕京城。
此時的燕京城,已然顯得兵力不足了,在耶律休達戰死之後,齊增代行南院大王的職權,只收得殘兵八萬餘,原本燕京二十萬的契丹軍,在經過了南征之後,竟然折損了有十二萬之多。
對於城中的形勢,尉遲義十分得清楚,他的鷹眼組織,在城中布滿了眼線。
正是因為知道此時的燕京城中兵力不濟,而堪稱為守將的實則只有齊增一個人,所以他才會最終下定決心,要一舉奪城。
畢竟,齊增曾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將官,在楚軍中的時候,也是他非常看好的一個人,如果沒有當初的易州之敗,曾啟此時應該替換了崔明遠的角色,成為他身邊的真正副帥。
在尉遲義手下最為得意的十將之中,曾啟是排在第一的,其後才是崔明遠和金崎,至於祁東和林花,卻是排在最末的兩位。
當年尉遲義手下的十員戰將號稱為北地十虎,分別是飛天虎曾啟,插翅虎崔明遠,錦毛虎金崎,翻江虎戚科,烈焰虎吳尚,閃電虎秦鬱江,林中虎耿亮,旋風虎朱文亭,下山虎祁東,花面虎林花。
只是如今,尉遲義身邊也只剩下了插翅虎崔明遠和旋風虎朱文亭兩個人。
曾啟成了契丹的駙馬,改名作齊增,成為燕京城的實際守備,與他為敵。
金崎遠在河內,統兵一方。
戚科在這一次契丹人南下之時,是北地諸將中唯一的亮點,保持著瓦橋關從始至終都挺立未倒。
只是這一次北征,他還需要有這麼一個有能力的人,在他的右翼攻略薊州、平州和欒州等地,以平定幽州之東的廣大地區。所以尉遲義已然命令戚科領著瓦橋關和京東東路過來的十餘萬兵馬,越過拒馬河,往薊州去了。
至於吳尚和秦鬱江,這兩個人一個被宣德帝調往了長安作守備,一個被順昌帝調往蜀中平叛去了。
耿亮戰死在定州城,祁東和林花如今成了遊俠,暗中為他查訪他的長子子煜的下落。
望著帳下齊齊排列的十數位北地的將領,尉遲義感慨萬千。
崔明遠已經帶著五萬人去攻略易州和蔚州了,這一次他特別要求,要崔明遠無論如何,把金刀寨拔除掉。若是當年沒有留下這麼一個禍患,又怎麼會有顏毅借兵亂北之事呢?
此時,他也只能將自己的倚重,寄託在唯一的十虎將之一的朱文亭的身上了。
“朱將軍,契丹援軍必定會從古北口過來,所以,你帶著於子都、王延輝兩營六萬人守住亮馬河,令其不能過河增援燕京!”尉遲義分派下的第一個任務就交給了朱文亭。
朱文亭接過了令箭,卻有些猶豫,問道:“元帥,契丹援軍有多少人?”
“最多應該只有十萬!”尉遲義肯定著。
他算過契丹人的總兵力,遼東還是契丹人最為在意的心腹之患,所以不可能抽調太多的兵力往燕京來,能夠抽出十萬兵,已然是極限了。
至於契丹人的西京雲州方向的援軍,雖然也有十萬之多,但是他們也要防備北漢人會突然兵出雁門關,能夠抽出一半的兵力東援就很不錯了。只不過,從雲州往燕京來,就必須要經過蔚州,他讓崔明遠攻奪蔚州的目的,就是為了堵住契丹人雲州方向上來的援軍。
當然,契丹人在九原還有十萬鐵騎,不過,要是調動那邊的軍隊過來,便太遠了,更何況他們還要守備雲中,以防西夏人兵出河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