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邊找了一家小店,點了幾屜湯包,三碗雞鴨血湯,老闆娘熱情的送上一碟糖蒜。
林強生客氣的問道“老闆,你們這條街上的房子是什麼年景蓋的啊?”
老闆娘見這三位是開著車來的,轎車就停在了小店門前,其他兩人一臉的官家模樣,而問話的這個年輕人穿著很時髦的夾克衫,皮鞋西褲也蠻貴氣,料定他們不是普通人。
她語氣中帶著恭敬的說道“這裡的房子可有年頭了,聽長輩說,這是三幾年的時候蓋的。”
林強生說道“看這的房子倒是滿舒服的,住在這裡很愜意吧?”
老闆娘笑道“哎,愜意個甚麼,這房子冬天冷得狠,初夏梅雨一來又潮又陰,而且房子又窄進進出出也很不方便,就是夏秋蠻好,涼快!”
林強生點了點頭,問道“你覺得這樣的老房子拆掉可不可惜,你們願不願去住樓房?”
老闆娘驚奇的說道“當然願意,住樓房蠻好,還有廚房和衛生間,能在家裡做飯洗澡哩!”
“只要願意就好。”林強生笑著說了一聲,這才輕輕咬了一口湯包,吸允著濃香的湯汁。
蔣庭安問道“林先生,你難道看中了這一片?”
他們所在地點屬於石庫門的邊緣地區,這裡私拆濫建很嚴重,精華地區還要往南走一走。
林強生說道“不忙,吃完了飯我們再向南看一看吧。”
“也好,這片地區是還不是老上.海的中心地帶,往南走到了盧灣和黃埔,這兩區的環境才會好一些。”蔣庭安說道。
林強生點頭說道“是啊,我也打算在盧灣和黃埔重點看一看,那邊海外遊客也多一些。”
蔣庭安說道“黃埔的外灘是著名旅遊景點,名揚海內外,所以外國人來滬第一選擇就是到哪裡逛一逛。”
吃完了午飯,他們上了車繼續向南轉悠來到了盧灣,這裡的石庫民居就比剛才那一片講究多了,一直到了黃埔的太倉路,這一片的住宅更加精緻,而且大多都是單進的民居,獨門獨戶,不像他們起先看到的那些多進房子,幾戶人家簇擁在一起居住,俗稱並戶。
林強生向蔣庭安問道“蔣大秘,這石庫門民居是怎麼形成的?”
蔣庭安介紹道“這我還真瞭解一些,晚清時期,老上.海被各列強盤踞,他們劃定了勢力範圍。在太平天國戰亂年間,江浙百姓和難民大量湧進了這裡,移民增加就讓外國的房地產商看到了商機,他們乘機大量修建住宅,於是就有了這些整齊劃一的建築。由於是外國人設計,不可避免的融入了西洋技法,在式樣上又吸收了江南民居的風格,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實心厚木做門扇,門頭上雕樑畫棟,因此得名石庫門!”
街道很長滿眼都是這樣富有古韻的老房子,林強生感慨的說道“這裡很有改造價值啊,而且盧灣又處於市中心,相信把這裡改造成旅遊景點會很吸引中外遊客的!”
蔣庭安好奇的問道“改造成旅遊景點,這樣的老房子?”
“對,建成一條旅遊文化長廊!”林強生點了點頭,接著說道“石庫門具有上.海歷史風貌,很有保留價值,如果簡單的拆遷,蓋上高樓大廈,那是破壞歷史文化遺產!”
蔣庭安雖然理解什麼叫文化遺產,但是他還沒有把石庫門和遺產聯絡在一起,在現在人的眼中,這些老破建築都拆掉蓋上高樓大廈才好。
林強生對蔣庭安說道“蔣秘書,我是這樣打算的,改變這裡原有的居住功能,把這片反映了上.海歷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餐飲、購物、演藝等時尚、休閒的文化娛樂中心。”
他激動的說道“我要讓遊客漫步在這裡,彷彿時光倒流,有如置身於二、三十年代的老上.海,但走進去就會發現,每個建築內部都非常現代和時尚!”
蔣庭安無法想象那是一種怎樣的意境,但這個想法倒是很有開創性,他驚呀的說道“恐怕這種工程很大,要改造一條街道,居民怎麼安置,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